您的位置 首页 照明灯饰

绘就富春山居” 振兴乡村济宁新途

煤炭采掘塌陷地华丽变身,成为孕育珍珠的“聚宝盆”;金乡大蒜特色产业走向国际,为百姓铺就富民兴镇的康庄大道;农文…

煤炭采掘塌陷地华丽变身,成为孕育珍珠的“聚宝盆”;金乡大蒜特色产业走向国际,为百姓铺就富民兴镇的康庄大道;农文旅融合让“诗和远方”的愿景照进现实,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济宁版的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以其独特魅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异彩。

生态立镇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池塘养河蚌,既能收获晶莹的珍珠,还能大大改善水质,让池塘的‘死水’重新‘活’了变‘清’了。”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费林江说。

走进邹城市太平镇的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项目基地,只见整齐划一的珍珠浮筒横布湖面,水下悬浮挂养着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河蚌,它们正在通过管网系统汲取营养液,孕育着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

谁曾想到,这片如今水美蚌肥的池塘,曾经竟是一片荒芜的煤炭塌陷地。为改善环境,邹城积极探索煤炭塌陷地综合治理方式,生物链治水正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一个3年或4年的河蚌在常温下每天可以过滤40到50升水,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净水器。”费林江介绍,生物链治水就是将池底的黑臭淤积物通过微生物技术转化,把污染物转化成投喂河蚌的藻类营养。这个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污染水体本身,帮助水环境建成一个稳定的纯生态食物链系统。

通过层层营养传递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物清淤生态治理的目的。河蚌养殖不仅让水变清了、景变美了,还产出了大量高品质的珍珠。护了生态,富了口袋。昔日的塌陷地变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发展出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捕鱼观赏、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为群众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周边5000余户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养殖等产业,塌陷地每亩每年创收近3万元。

特色强镇探索富民强镇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特色产业,要扎根于“土”,体现“特”,还要形成“产”,要向产业链要效益,做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只有这样,乡村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广阔。

从“论吨称”到“论克卖”,从调味品到食品、保健品,金乡县因蒜而兴、因蒜而富。“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传遍四方,也让区域“土特产”成就了富民“大产业”。与传统“猫着腰,弓着背”的种植方式不同,金乡大蒜的种植方式已经走向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

走进金乡县鱼山街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大蒜覆膜机、收获机、植保无人机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装备。在田间地头,不时可见光伏板、摄像头、感应器等现代化、智能化设施,黑色的风向标不停转动,昭示着大蒜产业的勃勃生机。

从“种得好”走向“卖得好”,在打响品牌的更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金乡县紧跟市场需求,打造了直播带货基地、电商创业孵化中心、仓储物流服务中心,形成了“特色产业+区域品牌+农村电商”大蒜电商产业发展模式。

与此该县建立了“中国·金乡大蒜指数”“凯盛农产品大数据”等线上平台,蒜农无需外出,只需点触屏幕,即可获取大蒜行情走势图。通过语音功能,还能听取金乡县新蒜产区的当日市场行情。

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该县不断加大力蒜高端产品加工研发体系建设,已推出黑蒜胶囊、蒜氨酸口服液等 100 多种精深加工产品,使大蒜实现了从“论吨称”到“论克卖”的转变,促进了大蒜产业从调味品向食品、保健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农民也逐步转变为工人、大蒜经纪人、蒜老板等,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逐年增加。家家户户都从事大蒜产业,金乡大蒜由此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截至目前,金乡县已发展 6 处 10 万亩有机大蒜种植基地,带动 4 万余种植户增收致富;拥有规模以上大蒜加工企业 128 家,年加工能力达 110 万吨;累计推出黑蒜制品、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 40 多种深加工产品。2023 年,金乡县大蒜网络零售额达到 8 亿元,同比增长 63.8%;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突破 4000 家,推动金乡大蒜走出国门,销往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价值和产品优势的有效途径。

在京杭大运河畔,坐落着运河里村,一个典型的枕水渔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名运河里村。村民世代以捕捞或水产养殖为生。

基于古运河和微山湖的地理优势,渔家文化成为该村的鲜明标签,河湖相融的特色经济更是当地的一大亮点。微山县留庄镇运河里村依托滨湖渔村特色,以运河里水岸田园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采取“产权集体所有、公司市场化运营、村民分红、务工参与”的模式,整合村内废弃房屋和空闲土地,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项目,走出一条彰显“乡土味、微山韵、济宁风”的乡村旅游新路径。

运河里村村民蒋广菊表示:“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老房子变成了民宿,吸引了许多游客住宿。”

通过举办田园音乐会、篝火晚会、美食节、夜游节、露营节等活动,运河里村吸引了大量人气和流量,当地还推出了文艺演出、主题客房、渔家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等全谱系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如今,运河里村的旅游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创收 200 余万元,带动 500 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从 2018 年的 30 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 430 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增至 3 万余元。目前,村里 100 余人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2700 亩土地资源得到盘活。

在运河里村的辐射带动下,邻近的后塘子村手工编织产品成为热销旅游产品。李心良表示:“后塘子村的编织品不仅给村里带来集体收入,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周边蒋坑村的垂钓产业、徐家堂村的预制菜产业等也在运河里村旅游发展带动下,经营收入大幅增长,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济宁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显著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济宁因地制宜,遵循“适农则农、适商则商、适游则游”的原则,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商贸、旅游等产业,有效提升了乡村经济活力。

济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守住生态根本。在发展经济的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乡村美景成为发展优势。

农文旅融合是济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休闲度假,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济宁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显着,就像一幅不断延展的“富春山居图”,展现出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zmds/564900.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