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法国姑娘乐盖曦家养了三只猫,她经常会给流浪猫喂食。随着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宠物的情感寄托也越来越强烈,流浪猫是否应该被喂养引发了热议。
上海黄浦区丽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施寅表示,一些爱心人士喂养流浪猫时不加管理,残留的食物会滋生蚊虫细菌,影响小区环境。
对此,部分居民认为,爱猫人士应该将流浪猫带回家,而不是在公共场所喂养。乐盖曦回应说,她已经带回家了几只流浪猫,但条件不允许她带回更多。
黄浦区相关政府部门收到了61份关于流浪猫的热线工作单据,反映了居民对流浪猫治理的不同诉求。
面对这一难题,上海各社区也在探索解决办法。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汇龙居民区采用了以下措施:为流浪猫绝育、科学投喂、引导爱心认领。5年间,该小区已为16只流浪猫找到了新家。
该小区从今年起启用“智能猫屋”,可随时观察流浪猫的状况。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也有一支关爱流浪猫的“七仙女”志愿者团队,通过“猫口普查”和“东猫西迁”,为流浪猫建立了专门的活动区域。
虽然已经在探索如何关爱流浪猫,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投入人力和财力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上海这样文明、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流浪猫该不该喂?”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统一的答案。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盛文伟并不赞成喂食流浪猫。他认为,虽然猫本身是种可爱的动物,但我们需要思考流浪猫的来源。如果是由于弃养、走失等原因导致流浪猫的出现,那么它们的下一代就会成为野生动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干预它们的生存。
对于一些爱猫人士来说,盛文伟提到的“生存法则”虽然可以理解,但却难以接受。因为流浪猫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看到它们可怜的样子,很多爱心人士都会忍不住伸出援手。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认为,“流浪猫该不该喂?”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治理问题。我们需要在“喂”和“不喂”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让不同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让制度和规则得以建立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