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照明灯饰

妙手研制高精度偏振相机,穿云透雾,视界无垠,探索未来

合肥6月28日电(张俊、宁珊)记者28日了解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研制的高精度偏振相机攻…

合肥6月28日电(张俊、宁珊)记者28日了解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研制的高精度偏振相机攻克了偏振成像技术难关,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其“穿云透雾”功能在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偏振成像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可以获取光的强度、光谱和偏振信息。与传统相机相比,偏振相机多获取了一维偏振信息,极大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

高精度偏振相机团队负责人徐少罕介绍,该技术主要用于“穿云透雾”,即穿透玻璃、车膜并凸显目标。在高温、强光、浓烟、粉尘、水下等强散射复杂环境下,传统相机成像受限,而高精度偏振相机拓展了视觉维度,为这些场景下的成像提供了新方法。

该团队自2004年起开展偏振成像技术研究,2018年成立公司,致力于产业化应用。团队突破了小型化共孔径多偏振态成像、多靶面多自由度组装定标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的水下偏振相机、偏振超动态相机、炉内偏振相机等产品已在冶金、电网、石油等行业应用推广。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胡运优表示,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偏振相机体积和成本限制,实现小型化、集成化,大幅降低成本,拓展了应用范围。最初的实验装置体积庞大,如今已缩小至手掌大小。

高精度偏振相机已在多个领域应用:在国家电网电塔上,透雾偏振相机有效解决雾气导致电缆不可观测的问题;在首钢京唐基地,偏振超动态相机实时成像铁水罐,降低安全隐患;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水下偏振相机在浑浊水体中观测油井管壁,无需换水即可完成检测,大幅降低检测成本。

胡运优表示,团队将研究超表面技术,集成偏振探测和信息处理,实现进一步小型化、低成本化,并探索在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该偏振视觉感知团队成员大多不到30岁,来自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徐少罕表示,未来团队将推广偏振成像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zmds/567491.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