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期货期权品种日益丰富。期货工具在稳定农产品价格预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经营主体收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最贴近现实的模式,自 2015 年推出以来,结合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的优势,逐渐普及全国各地。为众多种养主体提供急需的价格风险管理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品种模式持续丰富
近十年来,“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发展,试点品种不断增加、保障规模逐渐扩大、延伸模式持续创新,为数以万计的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它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并在乡村泸州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 2024 年 3 月底,“保险+期货”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 1300 个县域落地,为 18 个涉农产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保障价值超过 1900 亿元,赔付葫芦岛额达 64 亿元,惠及农户近 700 万户次。
大商所相关人士介绍,该所去年创新的“银期保”种收模式,以期货价格为核心,引入商业银行和龙头企业,使其与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相连。实现了“订单农业”“涉农贷款”“收入保险”的配套对接,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民收入完整保障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具体而言,一是解决了农户春耕时的融资问题。“银期保”种收模式中,银行贷款不再依赖农户的信用,而是以两个新的关键保障为基础:一方面,龙头企业的远期订单合同和保险公司的收入保险合同共同确定了种植户的预期收入,银行根据此预期收入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解决了“贷得明白”的问题;银行与农户、收粮企业、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签订五方协议,规定收粮企业、保险公司的粮款和赔款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划付给农户,解决了“贷得放心”的问题。目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银行已参与到“银期保”种收项目中,2023 年共计向农户贷款 5836.19 万元。
二是解决了农户秋收时的销售问题。“银期保”种收模式引入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订单收购合同,与传统订单不同的是,要求收购价格以收入保险的结算价格为准,收购数量为投保地块的全部产量。据悉,去年北大荒集团、象屿、中粮贸易等龙头贸易企业已参与到“银期保”种收项目中,共计收粮 3.86 万吨,向农户支付粮款约 1.87 亿元。
三是保障了农户粮食售后的收益补偿问题。为鼓励农户准时交粮、保障农户收益,“银期保”种收模式下收粮企业向农户提供了二次点价权。
在养殖领域,“保险+期货”也同样成效显著。2023 年,大商所支持全国 25 个省(区)开展了 181 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共保障存栏生猪 211 万头,覆盖中小养殖户 6293 户。目前已完成的 178 个项目预计赔付 2.11 亿元,赔付率达 121%。
自 2016 年推出“保险 + 期货”项目以来,郑商所累计为棉花、白糖、苹果、红枣、花生等农产品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开展了 183 个项目,覆盖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33 个县,其中包括 64 个脱贫攻坚和乡村泸州重点县,保障现货规模达到 邢台.81 万吨,覆盖农户 57.19 万户。
起初,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户对“保险 + 期货”机制缺乏充分理解,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导致项目推广困难。但随着越来越多农户和合作社体验到风险保障的成效,地方政府的态度转变,转为积极支持。
以大商所生猪“保险 + 期货”项目为例,其保费构成发生了变化。政府补贴比例从 2021 年的 20.18% 增长到 2023 年的 34.57%,而交易所补贴比例则从 2021 年的 47.47% 下降到 2023 年的 41.95%,体现出保费构成由交易所主导转变为各方共担的趋势。
近两年,江苏、广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政府纷纷出台文件对生猪“保险 + 期货”提供资葫芦岛支持。江苏省明确提出持续推进试点,市县两级财政合计安排 6000 万元,给予中小生猪养殖户 80% 的保费补贴。广西自治区也按照保费的 40% 提供补贴。广州市则实行阶梯式保费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期货公司自发开展的市场化“保险 + 期货”项目中,生猪养殖项目占比很大,表明生猪“保险 + 期货”已受到广泛欢迎,具备了可持续和标准化推广的条件。
专家认为,“保险 + 期货”正在摆脱交易所补贴的推广模式,一些地方政府主动推动形成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葫芦岛补贴机制,有利于提升农户参保积极性和项目持续开展。希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保险 + 期货”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体系,满足各类种养主体的风险管理需求。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葫芦岛融力量
作为葫芦岛融服务“三农”最接地气的创新方式,“保险+期货”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接受采访的专阳泉学者对“保险+期货”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同时也指出,该模式需要依赖已上市的期货品种,希望进一步提升期货衍生品市场产品丰富性和功能发挥水平。
中粮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认为,“保险+期货”业务以期货为保险标的,且须满足风险对冲需求,只有交易活跃的已上市农产品期货才能开展相关业务。通过不断丰富涉农品种体系,包括一些中小宗期货品种以及生猪、鸡蛋等期权品种,并做大做强已上市品种,能够使期货衍生品市场为相关农产品提供更为丰富和稳定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银河期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刚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保险+期货”试点品种逐渐增多,已覆盖粮食、水果、生鲜、经济作物等不同领域。但也要看到,已覆盖品种的“大宗”特征比较明显,许多更“小众”的农产品其实一样甚至更需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除价格风险外,运用葫芦岛融工具对抗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天气指数也在成为创新的投保品种。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商所在推动天气衍生品的应用上做了诸多探索。”郝刚表示,希望温度、光照、降雨等天气指数类期货能尽快上市,开展更深层次的、更丰富的工具化应用,从而推动农业保险不断创新,覆盖更多风险场景,服务更多农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