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有一种火爆程度堪比演唱会门票的东西,那就是大小剧院的演出票。
“我们有一个500人的群,每天都在关注广州的剧院演出,讨论得最多的是怎么第一时间抢到好位置的票,都可以出一本‘抢票’秘籍了。”广州资深“剧粉”陈先生说。
剧场是什么?起初,它似乎只是一个演出场所,“去剧场看戏”,很多人认为这是颇为高端的文化活动。
而在广州,随着文化消费的普及,观演正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新方式。新一代的“穗产剧”抹除了“地域边界”,走进了千家万户,广州大小剧院成为年轻人喜欢光顾的“深夜剧场”。
而“爱看剧”的市民也成为广州建设国际演艺中心的底气。“观众的参与度、喜好变化和反馈意见直接影响着演艺内容的创作方向、演出形式的创新及演艺市场的供需平衡,提升广州作为国际演艺中心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史前进说。
当“追剧”成文旅新风尚,一座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就有了更具象的表达。看剧渐渐成为广州市民的习惯,这种文化由内而外的张力,不仅让城市文化更有深度,也让市民精神更有活力。
台上,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频频爆出粤语俚语,台下,观众无一不捧腹大笑,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作为《雄狮少年》的联合导演、编舞,张月盈始终担心这个广东风格的剧目会在内地出现“水土不服”情况。“从台词到舞美,我们都尽可能保留了广东的元素,担心听不懂粤语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枯燥。”
但现场的反馈给了张月盈意料之外的惊喜。几乎所有观众都沉浸在剧情里,很少有人提前退场,没有人打呼噜,没有人看手机甚至少有人上厕所……张月盈激动地表示:“首演后,网上几乎都是好评!”
对于地方特色浓郁的剧目来说,清一色的好评难能可贵。这是为什么呢?张月盈分享了一名河南网友的评论作为解答,“听不懂也要看,好看就完事儿了。”
“好看”就是观众给出的原因。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剧院观众不仅包括本地居民,也有大量外地游客和外籍人士。虽语言可能是不同的,但好剧给各地观众带来的“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
配合精彩的表演、铿锵的台词、紧凑的剧情、精致的舞美,“听不太懂”的粤语不再是观影的阻碍,更像是催化剂,加速了观众与广东文化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
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的成功不是偶然,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新广州人开始走近广州原创的优秀剧目。
广州歌舞剧院原创舞剧《醒·狮》在今年2月共演出2场,票房收入92万元,上座率达到98%;广州芭蕾舞剧院原创芭蕾舞剧《白蛇传》于去年12月演出3场,上座率达到近八成;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创剧目《化·蝶》《天鹅》共演出8场,上座率均达到100%;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剧目《钢铁战士》平均上座率82%……
今年广州艺术季,广州推出百场演出轮番上阵,其中穗产剧目超40%,成为剧院剧目的主力军之一。
近年来,广州的剧院和演出团体积极提升本土创作水平,不断增强演艺市场的活力,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演出。
例如,广州歌舞剧院原创舞剧《龙·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以当代的表达方式演绎体育竞技主题,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群体。
广州的原创文艺佳绩频传。今年5月,广州芭蕾舞剧院的芭蕾舞剧《旗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为广州原创文艺再添一项国家级荣誉。
高品质的演出吸引着来自周边城市乃至国内外的观众,在广州,“为了一部好剧奔赴一座城”的跨城观演现象时有发生。
经过多年的打磨,原本看似曲高和寡的地方剧目,如今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欣然接受,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穗产剧凭借着精品级别的剧目质量,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州新老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据统计,2023年,广州文化集团下属四家文艺院团共演出精品剧目255场,线下观众人数达到185086人。今年1—4月,共演出精品剧目75场,观众人数48413人;举办艺术交流活动9场(含培训),惠及观众350人。
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该剧艺术总监史前进介绍说:“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广州的剧院,近年来,广州剧院演出平均票价呈现下降趋势,文化集团旗下院团也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惠民演出和惠民票价,让更多观众能够‘花小钱看大戏’。”
5月24日周五晚11时多,夜已深,广州大剧院内却依然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舞台上正在演出的是中文版舞台剧《悲惨世界》。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欢呼声经久不息。
放眼望去,观众席上几乎全是年轻的面孔。剧方相关负责人表示:“3.5个小时的演出,对观众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像《悲惨世界》这样厚重的文学巨著,对年轻观众的‘耐心’更是个考验。”
事实证明,广州的年轻观众们接住了这部殿堂级的巨作。连演两天,观众热情不减,曲高未必无知音。
在珠江新城一家法律咨询公司工作的李小姐,每个周五都会从公司步行15分钟来到广州大剧院,看一场舞剧、听一场音乐会或观赏一出话剧,以此来放松身心。对她来说,“来大剧院看剧是去掉‘班味’的特别方式”。
早在一个月前,李小姐就选好了这场《悲惨世界》。一场文化盛宴后,李小姐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大剧院,她神清气爽地拦下路边出租车回家,说道:“在广州大剧院看剧,就是让我身心放松的最好方式。”
像李小姐这样,将晚上6时后冲出公司、走进剧院、换个脑子、去掉“班味”作为习惯的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是在附近上班的“打工人”,而坐落在打工人最集中的市中心的广州大剧院,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殿堂”。
与老一辈人不同,年轻群体不再仅仅将衣、食、住、行看作必要消费对象,他们将休闲娱乐视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与工作和物质生活同等重要。
下了班,公司附近的“艺术殿堂”成了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方便又舒服。
广州大剧院总经理霍建华介绍,从2023年1月到2024年5月,广州大剧院共计售出门票近36万张,演出场次达462场,平均上座率超过7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文化消费越来越年轻化,剧院里的年轻观众明显多了起来。Z世代和千禧一代成了观看戏剧、音乐剧等文化演出的主力军,其中90后预计占据了演出市场消费群体的六成以上。
要说方便,手机上的短视频似乎来得更快,那么广州大剧院又是凭什么吸引观众的呢?
广州大剧院的“法宝”就是汇聚国内外的好戏。无论是顶尖的演出团体、明星大咖,还是知名导演、百老汇的传奇作品,在这个“家门口”的剧院,观众可以轻松跨越国界,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成果。
霍建华介绍,去年到现在,广州大剧院票房最高的演出是2023广州艺术季期间上演的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连续演出24场,门票销售超过3.4万张。
事实上,早在2015年,音乐剧《剧院魅影》英文版就曾在广州连演40场,平均上座率高达92%,观众人次超过6万,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现象级”的观剧热潮。
今年,广州艺术季继续引进了一大批海外的精品文艺项目,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匈牙利、瑞典、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都将带来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