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理想汽车港股收跌19.27%,报80.65港元;美股于5月20日大幅下跌,收盘跌12.78%,报21.71美元。
作为全球第三家实现全年盈利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去年表现亮眼。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业绩却难称“理想”。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归母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下降36.26%,环比下降89.7%;营收256.3亿元,同比增长36.4%,环比下降38.6%;交付量为8.04万辆,同比增长52.9%,环比下降39%。
为何出现营收增长放缓、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理想汽车在财报中表示,总收入环比下滑主要受春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以及3月销售订单不及预期导致车辆交付量减少;2022年第一季度定价策略调整,导致平均售价降低。
股价大跌的近期围绕理想汽车的人员优化传闻也开始发酵。据此前报道,五一假期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全公司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
按优化比例超过18%计算,理想汽车这轮优化将涉及超过5600人。据称,其中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从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缩减至1000人以内。
理想汽车方面尚未向媒体证实减员传闻,但其董事长兼CEO李想在第一季度财报业绩会上明确表示,“组织调整的核心变化是成立质量运营团队。为了让业务专注于做高质量的决策,不需要将大量时间用于重复的运营工作,以提升执行效率。”
李想强调,组织升级一般需12至24个月才能看到显著成果,2023年将更加清晰。
外界也有人将理想汽车业绩不佳与首款纯电动车型MEGA的市场表现联系起来。这款于今年一季度末发布的新车上市前曾广受好评,但一张带有“奠”字的PS产品图在网络流传后,口碑瞬间降至冰点。
受MEGA销量不及预期影响,理想汽车在产品端也进行了调整,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
李想认为,现阶段销售中高端纯电SUV,足够多的自营超充桩是必要条件,当自营超充桩数量达到与特斯拉中国相近时,才是产品推向市场的合适时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