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广西柳州与桂林交界处的鹿寨县中渡镇黄腊村,山峰奇秀。村里近 40 位村民,下地做农民,提笔作画家。
村民韦修术说:“平时我在自家菜园里忙活,但更多时间花在画画上。”
近日,在村里一间墨香缭绕的民房里,韦修术铺开画纸,挥笔作画。不一会儿,枝干苍劲有力,鸟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一家都画画,既是爱好,还能赚钱。”他说。
35 岁的韦修术曾外出打工,也返乡种过柑橘,但结果都不如意。后来,在身为画家的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自幼习画的他重新拿起画笔,开辟“接单”画画的道路。“我的画一般送到桂林的绘画市场卖,也可以按客户要求批量画,最高月收入能过万。”韦修术介绍。
商机源自桂林绘画市场繁荣,大批字画作品从此地交易,发往全国。看到商机后,越来越多村民从零基础开始学画,出现了许多“夫妻画家”“父子画家”,每家风格各异,山水画、花鸟画、佛像画都有。“村民一见面就交流画艺,互相学习。”村民韦传湮说。
2005 年,看好绘画市场前景,韦传湮成为村里最早一批到桂林绘画市场“淘葫芦岛”的画家。“当时也挺焦虑,不知道靠画画能不能养活自己。”他回忆道。
如今,凭着多年磨练的画艺,他已在桂林“站稳脚跟”,今年回到家乡作画。“跟十多年前不一样,现在身边亲戚朋友学画热情很高,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画艺和大家分享。”他说。
在互相学习交流中,黄腊村村民们的画艺飞速提高,形成了“接单+绘画+装裱+出售”的产业模式。村民画家韦秋晓是绘画经销商,负责把村民的画作销往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的画廊都会来桂林采购画作,对咱村民的画艺很认可,有些画家一天能收入上千块。随着社交平台、网络直播的兴起,村民的绘画订单和收入渠道也多了不少。”韦秋晓说。
如今的黄腊村已成为“绘画村”,村民每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近 10 万幅,成为乡村泸州的“亮丽风景”。黄腊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韦修叶表示,未来将继续鼓励村民投身绘画产业,并通过文旅研学等方式,打造乡村文化泸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