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集成灶维修

海尔冰箱冷链报警系统故障df(海尔冰箱冷冻报警01故障)

本文目录一览 1.被骂上热搜的冰箱广告罪不至死,但厂商还没找到正确使用方法 2.AWE求解海尔冰箱“智慧公式”…

本文目录一览

1.被骂上热搜的冰箱广告罪不至死,但厂商还没找到正确使用方法

电视开机广告问题才落幕没多久,近日,微博上一则关于#云米冰箱强推广告且不能关闭#的话题又冲上热搜。虽然云米发布官方声明称“广告可以关闭”,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有的网友表示,我在电梯里看到这冰箱的广告就觉得迷惑,自己是没手机吗要用一个冰箱买菜看短视频;还有网友吐槽,买了个广告屏但是惊喜的发现还有冰箱功能,产品思路非常互联网;也有网友称,朋友买了,可以照着视频做饭,虽然我觉得没啥用。

业内表示,云米智能冰箱推送广告是一种盈利模式的创新,想要获得用户认可,应该在用户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短期可拉动营收,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找不到平衡点很可能会降低消费者产品使用体验及品牌美誉度。

冰箱屏广告能不能去掉,会成为趋势吗?

关于冰箱屏幕广告一事,笔者与业内人士沟通了解到,冰箱屏幕广告这一商业模式本身并无法律禁止,但是有底线,即产品更新不能以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代价。

1、冰箱除了保鲜食材还能播广告?

随着家电智能化升级,智能硬件上的屏幕不再是屏幕,企业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虚拟维度方向拓展,通过创新应用为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点。云米探索智能冰箱屏幕OTT广告,符合互联网思维。

笔者觉得,把冰箱作为载体放视频广告是一种广告模式创新,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这种模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比如冰箱屏幕上适合推送什么样的广告,用户能否关闭广告推送,以及按照用户需求推荐高质量广告等,都是家电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海尔、海信、创维、长虹、小米、美的、三星、LG、惠而浦和美菱等家电品牌均推出了智能冰箱产品,但只有云米冰箱屏幕被消费者吐槽屏幕广告问题。原因在于,很多品牌对于智能冰箱功能的研发重点放在看电影、打游戏、语音聊天等娱乐性能方面。殊不知,消费者出于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诉求,对食材的保鲜、营养和便捷购买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真正读懂消费者需求的家电品牌却很少,仅有海尔、美的、三星和美菱等企业进行了布局。

图片来源于电商产品截图

早前的智能冰箱屏幕,并没有广告。以海尔为例,在海尔智慧厨房场景中,用户可通过海尔冰箱大屏端直接购买到有机农场、生鲜冷链等资源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生态中的每项食材都拥有专属“身份证”,实现消费者买、存、吃都健康的智慧场景。

为什么云米会在智能冰箱屏幕上推送广告?笔者觉得,与当前冰箱市场激烈的竞争等因素有关,而OTT广告确实能为企业提高营收。以小米为例,小米电视机和小米盒子的互联网广告收入曾高达33亿元。目前,国内智能冰箱市场品牌众多,产品丰富,主流的智能冰箱售价在4599元-5999元。云米智能冰箱售价在3199元左右,对于主打性价比的云米而言,价格做到行业最低后,如何实现盈利?OTT广告成为企业掘金的希望。

2、屏幕推送广告会成为趋势吗?

日前,云米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16.589亿元,毛利润回升至21.2%。智能冰箱推送OTT广告,算得上是云米在卖硬件时,尝试开拓新营收的一种方式。

OTT广告盈利能力有多强?某智能电视厂商曾公布数据显示,开机广告收入高达170万元/天。从数据来看,OTT广告盈利空间巨大。不少数据调研机构甚至预测,2020-2025年中国OTT行业营收规模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3.4%,庞大的潜力市场还有更多机遇等待挖掘。

作为互联网催生的广告形式,OTT广告整合了平台资源优势,谁能在OTT产品形式上不断创新,谁就能挖掘更深厚的营销价值。云米智能冰箱走出这一步对于企业来说或许是对的,但对于产业发展来说,除了做好产品,云米还需要多多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这种广告模式。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家电企业借智能硬件屏幕打造场景营销,这种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来获取新的利润空间的模式,开启了冰箱等企业新的盈利点,但不能够以牺牲广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在笔者看来,类似“冰箱屏幕广告”模式短期内消费者难以接受,如果品牌处理得当很可能会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冰箱屏幕广告引发争议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大屏广告向健康、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企业在探索更多商业模式的同时,还能激发厂商创新潜力,或许将迎来行业升级新拐点。而对于家电厂商而言,正确地看待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智能硬件屏幕广告,怎么做才算合理?

消费者购买智能家电就拥有了产品的所有权,看不看广告,关不关广告都该由用户抉择。只是,这并不意味着家电企业不能做OTT广告,只是得讲究方法和方式。比如,用户不想看广告,需要设置便捷的关闭广告服务。

对此,家电企业不妨参考智能手机“通知管理”推送模式,通过深挖用户需求,创造更合理的盈利模式。比如关闭广告推送模式,消费者选择“允许通知”,才会接收到企业发送的广告,点击“关闭通知”,便可以永久的关闭广告推送,而不只是关闭当前界面播放的广告。

笔者觉得,家电厂家想要借OTT广告盈利需要注意三点细节,首先,避免默认开启广告模式存在,消费者对推送广告拥有观看或关闭的决定权;其次,关闭广告程序设计要果断,不要玩文字游戏,让用户处于“关闭-开启”的循环操作中。

最后,深挖消费者兴趣点,提升广告质量。如果厂商与内容商能够在广告制作之初,按照用户消费心理来拍摄广告,通过提高广告内容质量,缩短时长来改善用户观看体验,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养,消费者能够接受OTT广告。

图片来源于电商产品截图

屏幕广告背后,需要家电企业找准用户的消费需求。互联网企业一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做到这一点,硬件屏幕广告自然不是问题。对于家电的企业来说,广告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操作不当则会失去用户信任,影响品牌形象。

笔者觉得,物联网为智能家电带来了更多可能,通过屏幕能够承载的内容和服务非常丰富,各大家电企业需要多思考,探索如何利用物联网、AI等科技元素,提升用户产品使用体验,增强家电产品使用场景价值。新的商业模式,会在价值增加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消费者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提高。

品质消费时代,冰箱行业如何突围?

在消费升级的强烈拉动下,智能家电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智能冰箱屏幕推送广告的背后,反映出包括云米在内的家电企业正面临行业瓶颈。企业如何在冰箱市场突围?笔者觉得,发力高端化、差异化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能有效地助力企业发展。

目前,冰箱行业已经走到了重要的拐点。我国冰箱产业虽然整体大局稳定、空间广阔,但是冰箱市场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坚持高质量发展,创造和引领新需求,持续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可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其次,Z世代的崛起,用户消费需求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差异化发展或助力企业逆势突围。就冰箱而言,在完成冷藏保鲜任务的同时,杀菌、除异味等功能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可提升储存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电商产品截图

最后,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的指引下,家电企业纷纷加码绿色环保节能制造,实现品牌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冰箱企业通过提升变频节能技术,生产出更节能环保的冰箱产品,可实现产品的绿色能效。

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冰箱智能化、节能化、美观化的趋势增强,以及国外新兴市场崛起带来的市场需求增加,我国冰箱行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写在最后

要从根本解决智能硬件屏幕广告问题,完善法规标准是必须之举。未来,包括冰箱在内的家电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优化OTT广告内容,或许能达到厂商、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而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拿出可行的标准法规出来,把准平衡点,让智能冰箱等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让消费者有更好的消费体验和获得感。

2.AWE求解海尔冰箱“智慧公式”:AI大数据+保鲜高科技

3月14日,2019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开幕。现场,海尔通过智慧互联、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布局5G家电新时代。其原创的AI大数据保鲜冰箱,将高端保鲜科技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在大数据保鲜方面,海尔智慧冰箱通过原创AI自适应遗传学算法实现语音播报、一次识别多种食材,并自动为每种食材提供调湿、控温、杀菌环境。专家表示,这不仅是海尔智慧冰箱的高端科技成果落地,也标志着其带领智能冰箱进入AI大数据保鲜时代。

海尔率先实现食材储鲜环境的“量身定制”

据艾默生冷链研究报告显示,70%的消费者知道食物必须保存在建议温度下,但不知道具体建议温度是多少;另一方面,适宜食材储存的湿度环境也难以把握,消费者难以操作。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往往不会主动去调节温度,只能按照冰箱的默认温湿度进行保鲜,忽视了不同的食材对于储鲜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为例,适宜在10℃到12℃保存,温度过低会极易造成冻伤,加剧水果腐烂,而类似茶叶等干货对湿度环境要求较高,湿度太大也会造成干货返潮。

为破除消费者在储鲜方面的难题,海尔食材研究院对1258种食材进行了超1万小时、200万次以上实验验证,最终研发出AI自适应遗传学算法。当食材放入,海尔智慧冰箱立即启动AI自适应遗传学算法,经过深度自学习,了解食材种类,消耗频率、不同存储时长、食材的经济价值、能耗、用户偏好等10多个方面因素,自动为每种食材匹配适宜的调湿、控温、杀菌环境,为冷藏区大空间内混放各类食材提供更优化的贮鲜环境。同时,在语音交互方面,海尔冰箱与科大讯飞合作,实现食材录入时的语音指导,推荐存储位置,为用户储鲜提供存放位置、温度、湿度的全方位保障。

在2019AWE现场,来自上海的一位参观者体验了海尔冰箱的大数据保鲜,将食材放入后,冰箱自动显示苹果的存储温度等相关信息并自动调节。其在体验后表示:“冰箱可以自动调节温度,这真是太方便了。”

在AI自适应遗传学算法的辅助下,海尔智慧冰箱实现了“保鲜高科技+食材大数据”的结合,为食材提供长效保鲜。在保鲜科技方面,海尔智慧冰箱搭载了微风道、干湿分储科技,为果蔬及干货食材提供精准的温湿度环境,确保干货不返潮、果蔬不失水。同时,冰箱还运用智能恒温科技,将温度波动降低到5℃以内,保障食材原汁原味,为用户提供科学专业的保鲜方案。

海尔创新食联生态打造全生态场景物联

目前,海尔已将竞争格局由传统冰箱智能化拉到了生态体系构建上,建立起食联生态。除了运用AI大数据保鲜,对食材精准控温控湿保鲜,实现智慧储存引领外,海尔食联生态还通过连接营养师、农场等7大类上百家资源方,实现各生态资源方协作,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和全生态场景物联。

其中,海尔食联生态中的主动服务涉及智慧储存、智慧烹饪和智慧健康几方面。在智慧烹饪方面,海尔智慧冰箱作为厨房场景中枢,依托食联网,实现冰箱与烤箱、油烟机等厨房电器的互联互通,乃至全屋互联。例如,用户根据喜好在冰箱上选择了菜谱后,冰箱自动将菜谱发给了烤箱,随后烤箱根据设定好的最合适的温度、最佳的口感进行烘焙。在智慧健康方面,海尔智慧冰箱还针对家庭不同人群,为用户定制个性化健康饮食方案。根据健康方案,海尔食联生态可主动向用户推荐菜谱,并根据酒庄、有机农场等资源方协作,为用户提供智慧购买体验。

从大数据保鲜到食联生态,海尔在物联网时代以冰箱为生态中枢打造的创新解决方案,都是其在人单合一模式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作为海尔智慧家庭的重要一环,海尔食联生态为用户创造了一站式服务和互联互通体验,在助推其打造物联网时代全球首个世界级食联网生态品牌的同时,也将在全球范围内掀开属于海尔的“生态化”变革。

来源:消费日报网

3.从封闭落后到联通世界——通道折射西部开放之变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记者李晓婷)一条又一条物流线路以重庆为中心点向外延伸,如同层层枝蔓不断生长,织成一张密集的全球物流网络……

5月23日至26日在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上,重庆物流集团展区内的一张环形电子大屏引人注目,经重庆口岸的各类国际物流通道大数据在这里实时更新、分析汇总。

本届西洽会上,“通道”“开放”成为关键词,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签约落地,一个个物流创新服务成果集中展示。

西洽会展区内的国际物流通道大数据平台。新华社记者 李晓婷 摄

过去的西部,山高路远、闭塞封闭。如今的西部,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多国;向东,渝甬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助力出海;向北,“渝满俄”班列开行;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盟……

“不换线路几天能到”“什么方案能更便宜一点”……来自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的商贸企业负责人围坐洽谈区,向现场工作人员集中询问。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东南亚比传统江海联运快10多天,经中欧班列出口欧洲比传统海运节省30天左右,我们的物流选择越来越多。”来自四川的一家汽配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

经各国际物流通道进口的各类海外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晓婷 摄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充电设备、高端新材料……西洽会上,“西部造”产品在海外宾客中出圈了。

“重庆海尔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洗碗机等多个产品已出口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重庆海尔工业园园长祝继周表示,今年预计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500个标箱,货值达5000万元。

记者在本次西洽会上了解到,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网络覆盖了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个港口。

过去5年,西部地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5万列,占全国总数的50.5%;布局建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条条大通道助推西部开放发展。

走进展馆,北部港湾集团展区人头攒动,冰柜里展示售卖的马来西亚新鲜榴莲让人一时忘记自己身处重庆。

榴莲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但奈何运输时间长、果品保鲜难,榴莲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口的马来西亚榴莲。新华社记者 李晓婷 摄

“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我们可实现榴莲摘果液氮锁鲜速冻包装,全程冷链一箱到底,约4000公里海陆距离,10几天就能摆到西部地区大型商超里。”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泰霖说,这批榴莲产自马来西亚彭亨州劳务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马来西亚果农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每个集装箱成本节约千余元,榴莲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鲜榴莲进口量为142.6万吨。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

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更多贸易伙伴共享西部开放机遇。

白俄罗斯是中欧班列的途径国家,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执行委员会主席图尔钦·亚历山大表示,“本次作为主宾国,我们将最大程度展示白俄罗斯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潜力。”

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在西洽会上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各项专业服务的高速发展,香港在物流供应链、专业服务、金融创新、数据积累也有经验,渝港双方在生产型服务业上合作空间很大。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发展是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说,下一步将不断促进“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冰箱爆单的背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外贸逆势增长 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观察 | 冰箱爆单的背后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呈现持续向好、加速增长态势。图为大批集装箱在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整装待发。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出口数据节节攀高!11月就同比增长了52%。”岁末,海尔智家冰箱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各类冰箱从全球领先的生产线上整装待发。每天,冰箱从这里下线后,运往美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冰箱的出口喜人不是个例。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0月,中国冰箱累计出口5601万台,高于2019年全年冰箱出口量,同比增长28.3%。今年3月起,中国冰箱出口数量和金额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冰箱企业订单火爆。尤其是随着海外疫苗投入使用,作为冷链保障的医用冰箱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热销。

在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冰箱订单火爆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外贸持续向好对世界经济有何积极意义?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外工厂供应链面临挑战,全球冰箱订单向中国集中

“每18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线”,这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冰箱制造基地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的总装流水线速度。12月10日,这里下线了今年的第500万台冰箱,年产值首次超过100亿元。

今年3月以来,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居家隔离的民众囤货意愿上升,带动冰箱尤其是大体型冰箱的需求上升。国外工厂供应链面临挑战,全球订单向中国集中。

紧俏的不仅是家用冰箱。随着多国新冠疫苗研发取得进展,昂贵的低温运输环节成为疫苗投入使用的一大难题,专业医用冰箱的需求也持续走高。

作为生物制品,疫苗对温度极其敏感,往往需要更低制冷温度的医用冰箱来保存。据了解,以海外疫苗为例,莫德纳公司研发的疫苗必须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运输;辉瑞疫苗需要的冷链条件更加苛刻,要求在零下70摄氏度储存。

苛刻的冷链运输条件给长期耕耘于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

“海尔生物今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86.83%!”海尔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超低温储存冰箱,可以全流程、数字化保障包括疫苗在内的医用产品安全。

专注于生产医用冰箱的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几个月也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据了解,随着近期海外需要在零下70摄氏度环境储存的疫苗问世,国外的超低温冰箱订单逐渐多了起来,该公司决定在近期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以扩大产能,应对“爆满”的订单。

“海外疫苗的全产业链运输,事实上都是中国企业在大批量提供这些存放疫苗的设备。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是我们确实有能力供给。”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冰箱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王雷说,从家用冰箱到医用冰箱,全球冰箱市场上到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

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40年来单月最高纪录

在冰箱订单“爆单”之前,中国自行车出口的火爆引发关注。绿源、凤凰等自行车企业订单持续增长,有的企业订单排到明年下半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行车产业累计营业收入达75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超30亿元,同比增长30%。

自行车、冰箱的火爆,是中国外贸逆势增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下半年以来,防疫用品、“宅经济”等相关产业都出现了出口“爆单”。

“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12月的广东佛山,气温逐渐凉了下来,但科技类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瀚天科技城却是一片火热。提起今年以来的订单,佛山市美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洪用“增长迅速”来形容。

美客医疗科技是一家研发和制造呼吸保健医疗器械的公司,开发产品包括制氧机、雾化器、吸痰机等多种设备。销售市场及合作客户涉及内地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前国外市场占比40%左右,今年以来,占比逐渐增高,达到了60%左右。”吴华洪分析,海外占比的提高,有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导致需求量增加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连续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为海外客户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吴华洪以该公司的美客制氧机为例介绍说,该产品拥有位居行业前列的自主核心技术,且其200多个零部件全部国产,即使在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也较为有限。也正得益于此,企业业绩在疫情冲击下逆势上扬,增长40%以上。

“随着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年的形势也进一步明朗,预计增长会达到30%以上。”吴华洪充满信心地说。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以美元计,11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了自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出口增速也创下了2018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潜力比较大、韧性比较足,也与今年外贸形势有较大关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遥告诉记者:“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创40多年最高值的背后,是我国发挥了制造业体系全的优势,为全球抗疫生产了大量物资,并且接下了一些国家因为疫情无法完成的生产订单。”

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之锚

“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12月15日零时25分,随着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集装箱实时生产数据跳过“27534917标准箱”,宁波舟山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港口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外贸持续增长的热度也反映在港口上。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降幅逐月收窄,在6月份首次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并在7、8、9月份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到9月底实现港口年度集装箱吞吐量指标全面翻红。此后的10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1.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境外疫情形势迟迟不见好转,而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产业链集群,使得外贸订单大增。”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集装箱中心主任贺杰介绍,“今年,欧洲、美国,以及东南亚航线的箱量增幅很大。”据了解,今年宁波舟山港东南亚航线新增10条,总数达48条,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贡献了大港力量。

深圳盐田港是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目前港区一片繁忙景象。“盐田港平均2.4秒处理一个标准箱,每4个多小时就有一条船开往美国,今年码头吞吐量将创下建港20年来的纪录。”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庆文介绍,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每四个集装箱中就有一个来自深圳盐田港,而该港今年已连续两个月刷新全球单一码头吞吐量纪录。

中国港口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2月上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7%,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1%。分港口看,上海、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超过10%。

外贸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之锚和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带动的不只是港口经济,对经济全面复苏方面也发挥积极的作用。数据显示,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多家外国媒体和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尽管疫情冲击仍在发酵,但中国外贸的向好趋势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抗疫的显著成效,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王君超认为。

完备的工业体系、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是我国企业订单逆势增长的底气

浙江杭州,富宏叉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厂房。

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3条数字智能化装配线马力全开,工人与机械手配合默契,生产的叉车制动器将供应给杭叉、合力、龙工、柳工等国内叉车龙头企业,成为叉车零部件中最为关键的A类安全部件。

尽管该公司是一家以内需为主的公司,但订单火爆的事情同样发生在这里。“今年销售业绩预计增长近30%,继续领跑叉车制动器行业。目前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2月份,市场份额已占据全国近七成。”公司总经理徐欣介绍,得益于多年的高尖端产品研发基础和国内完备的产业链,该公司业绩在疫情影响之下实现逆势增长。

“我们不断加大数字化改造力度,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生产线已实现人机结合自动化生产。”徐欣告诉记者,冲压、装配、铸造等环节,全部采用机械手替代传统人工,不仅提升了30%的生产效率,而且能稳定提升产品质量。

无论外贸还是内需,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是我国企业订单逆势增长的底气。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加上开放的金融、投资、服务等政策,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创造中心,在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地位日趋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邱海平表示,目前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本格局,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的重要地位得到全球企业界的广泛认可。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尽管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第二项任务就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叠加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激增的影响,使得全社会上下进一步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环节。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祝继高看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集中技术力量突破“卡脖子”难题。“应围绕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成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会呈现出新气象。(薛鹏)

责任编辑: 徐宙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weixiu/jichengzao/563241.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