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分10分的网漫名作《九数的我们》将拍电视剧
20일 tvN ‘악마가 너의 이름을 부를 때’를 제작한 이엘라이즈 측이 웹툰 ‘아홉수 우리들’을 원작으로 하는 드라마 제작에 나선다고 밝혔다.
20号曾制作tvN《当恶魔呼唤你的名字时》的el-rise确定将网漫《九数的我们》拍成电视剧。
‘아홉수 우리들’은 혹독한 아홉수를 겪고 있는 29살 동갑내기 친구들의 이야기를 그린다.
《九数的我们》讲述正在经历残酷奔三的29岁同龄朋友的故事。
뒤늦게 미대 입시를 준비해 졸업 후 작은 잡지사에서비정규직 디자이너로 일하는 봉우리, 까칠하고 차가운 항공사 승무원 차우리, 성실한 공시생 김우리가 주인공이다.
主人公是较晚准备美大入学考试毕业后在一家小型杂志社做着非正规职设计师的奉友利、刻薄挑剔又冷酷的飞机乘务员车友利、诚实的公务员考试准备生金友利三人。
같은 이름을 가진 3명의 우리가 ‘아홉수’에 걸려 녹록지 않은 인생 여정을 함께 겪고 의지하며 성장해가는 청춘 로맨스 웹툰이다. 최근 시즌2 연재를 시작하며 많은 독자의 공감을 사고 있다.
三个同名人“友利”遭遇“九数”门槛,在艰难的人生旅程中相互依靠、并肩成长的青春爱情漫画。最近第二季开始连载,引发读者们的共鸣。
특히 지난해 3월 연재 이후 토요 웹툰 상위권을 장악하고있으며 즐겨찾기 독자 10만 명을 꾸준히 유지하며 다양한 연령층의 마음을 사로잡고 있다.
特别是去年三月连载之后,在每周六更新的网漫中保持上位圈人气,追番人数始终维持在10万名左右,获得了各个年龄层的喜爱。
뿐만 아니라 새로운 회차가 공개될 때마다 수백개의 댓글이 달릴 정도로 뜨거운 인기를 자랑한다.
不仅如此,新番每次上传都有数百留言,人气极高。
그런 가운데 해당 웹툰이 드라마로 만들어진다는 소식에 독자들은 가상캐스팅을 실시하며 설레는 마음을 표출하고 있다.
在这样的前提下,得知该网漫将被制作成电视剧的消息后,读者们进行假想选角时表现出了激动的心情。
드라마 제작 발표와 동시에 숱한 관심을 얻고 있는 ‘아홉수 우리들’이 앞으로 어떤 초호화 배우진을 포섭하게될 지귀추가 주목된다.
随着电视剧制作的公布,备受瞩目的《九数的我们》将迎来怎样的超豪华演员阵容也令人关注。
한편 이엘라이즈 측은 올 하반기 제작을 목표로 기획 및 개발에 착수한다.
另外el-rise方面表示以今年下半年制作为目标,开始着手进行企划和开发。
重点词汇
녹록하다【形容词】碌碌无为 ,平庸
장악하다【动词】掌握
귀추【名词】 结局 ,趋向 ,所向
포섭하다【动词】 招揽,吸收
착수하다【动词】着手 ,开始做
重点语法
1. -에서
用于场所地点名词后,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场所,构成表示地点的状语。相当于汉语的“在……”。
도서관에서 책을 보았습나다.
在图书馆看了书。
2. -고 있다
接在动词词干后,表示动作在进行。
친구하고 이야기를 하고 있어요.
正在和朋友谈话。
2.解码“品质海宁”丨“品质智造”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开栏的话: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潮城海宁,一直以来,以“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精神,屹立潮头。
2017年,海宁市委立足实际,作出建设品质生活的决定。
2018年,海宁市委又把品质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工业强市上,作出了实施品质智造的决定。
从7月26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带你解读一个不一样的“品质海宁”。
偌大的厂区看不到几个工人,浙江美大的生产线上新增了多条“高铁轨道”,一台台集成灶从各个自动化总装线流下后,就自动乘上“高铁”,沿轨道通向企业智能化立体仓库……
在海宁市科创中心,浙江辛帝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高精度芯片共晶设备”,精度能达到±5微米,可应用于5G光纤通信以及高精度关键元器件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从智能制造到质量创新,从品牌建设到转型升级,在海宁,一场“品质智造”的革命正在掀起热潮。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四个轮子一起转”到90年代的民营经济大发展,从“兴海工程”的实施到现在的工业强市,工业经济一直是海宁县域经济的中流砥柱。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海宁强,工业兴则百姓富。如今,因改革开放而兴、因坚持工业强市而强的海宁又瞄准了“品质智造”新目标。
2018年8月,海宁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十五届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宁市委关于实施品质智造的决定》。“品质智造”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品位、质量、智能、创造”为内涵,推动率先建成具有海宁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为勇当“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实支撑。
“品质智造”,核心在“质”,海宁向国际要技术。全球第一大光伏制造商晶科能源,近3年累计投入10亿元用于研发,旗下晶科能源研究院前不久成为嘉兴地区唯一的新能源领域“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十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项目7个,其中十余项新技术已应用于51个量产产品,依托产品创新,晶科能源出货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在海宁城东的鹃湖畔,一座海宁“硅谷”——鹃湖国际科技城已经初露峥嵘。建成后,它将充分发挥浙大的资源优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产学研联动,大力引进国际高端科技和顶尖人才,在科创领域、生产型服务业领域,积极招引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品质智造”,“智”是关键,海宁借智能提效率。在正泰新能源的电池生产车间里,新增了一群24小时不休的“质检员”。装上人工智能“大脑”的质检机器快速吞吐电池片,可做到单晶、多晶电池片EL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识别隐裂、黑斑等20余种瑕疵。显示红灯后,瑕疵品会被机械臂挑到专门位置。列为浙江省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以来,海宁“两化”融合指数排名已由2014年全省第20位跃升至2018年全省第7位,尝到甜头的正泰新能源等一批光伏企业不断加快智能改造和提升。
“品质智造”,重点在“造”,海宁搭平台升能级。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第一组团“初露峥嵘”, 累计开工52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以泛半导体产业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收获成效,引进泛半导体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201亿元。中科院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3家半导体技术研究院落户。
“品质智造”将一只小小的瓶子撬动了大市场。以“品质智造”为引领,海宁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瞄准转型要点,精准重拳发力。量变促质变,成效也反映在经济指标上。2018年,海宁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11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51.8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6%,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6.25%,机联网率达到33.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9.25万元/人,同比提高了9.9%。
3.中美估值和市值对比:什么行业未来能长大?
过去几年A股最大特征是全面的美股化,估值体系向海外接轨。这首先是因为海外资金作为最大的增量资金进入市场,全球大牛市背景下新兴市场的配置价值在显现。过去一年,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港通购买量最大的股票,都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其次,整个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期下落到中速增长,行业格局也逐渐清晰,估值水平走向成熟。今天我们就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对中美两地的行业估值水平和发展趋势,做一些粗浅的研究。
下面这张图是根据万得数据做的中美各个行业估值对比,我们看到中国有部分行业的估值比美国更低:房地产、金融、可选消费和能源。
中国估值大幅超越美国的基本上在TMT这一块,包括通信和信息技术,必选消费的估值也比美国更高。那么未来哪些行业的估值能继续抬升呢?从这个大金融+房地产的角度看,目前整体估值还是相对偏低。当然,中国的银行商业模式和海外有一定差异,不能单纯从ROE-PB的角度做分析。
可选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比美国略低,当然中国的消费品还是在不断成长,美国的消费品虽然成长性差一些,但稳定性更强。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汉堡王、(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星巴克大概率还能存活30年以上,全球性扩张也能长期保持持续的增长,高品牌溢价带来的是轻资产模式的现金流。
此外,中国整体偏向科技的公司估值比海外更贵。但是中国这些科技企业的质地比海外还是有一些差距,虽然其中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但长期成长持续性有较大的疑问。这一批科技企业的估值可能会继续向下修正。
估值只是一个结果,代表的是成长性和成长的稳定性。如果一个公司能长期增长100年,那么理论上能给予更高的估值,也符合长期投资者买入持有的特征。相反,有些行业周期性很强,每几年会出几个新龙头,原来的领军人物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这种行业由于波动大,成长性不稳定,那么估值就不能给太高。
比如过去十几年我们发现纺织服装的周期波动很大,主要还是依靠潮流和产品创新。十几年前火爆的A&F这几年就完全不行了。最终做大的纺织服装企业就是优衣库和Zara这种供应链管理牛逼的。
那么我们再从美国的市值变迁角度出发,看看到底什么行业是属于天然的好行业,能穿越周期。我们也从几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整理了截止2012年标普市值排名100的公司,里面也对应了他们从1960年到2012年超过50年的排名。
这张表中看到,1960年就上榜市值前100,并且从没有掉出榜单的公司包括:美孚石油、IBM、通用电气、雪佛龙能源、宝洁、可口可乐、默克制药、3M、杜邦、道氏化学。其中在任何一个十年维度,都是重要的大公司的有:美孚石油、IBM、通用电气和宝洁。
从当初我们整理的数据中,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有一些简单的发现——
消费和医药,长期穿越周期
大量的消费和医药股能够长期穿越周期,这些公司不仅仅能够存活30甚至40年,而且无论经济如何变化,其行业地位,在经济中的占比都变化不大。由于1960年到今天,美国经济名义GDP增长已经翻了几番,这些公司依然保持在市值前100的名单中也说明了长期能够跑平市场。
比如宝洁,其市值排名在2012年3月是第9;在2007年进入危机前是第7;然后1960、1970、1980、1990和2001年的排名分别在16、17、29、11和19。
在一个超长期的周期中,两家可乐公司一直保持垄断优势,并且伴随人口和消费增长不断前进。可口可乐在1960年就是市值排名38的上市公司,百事可乐在1970年进入榜单排名84;之后两家可乐公司从未掉出排名前100的榜单;之后在80年代婴儿潮带来的消费爆发中,市值排名都出现很大的飞跃,可口可乐从48进入第8,百事可乐从82变成15。
医药公司更加明显,美国医药巨头企业往往依赖创新研发能力,越是大的企业在研发上的能力越强,而且手上现金流很好可以不断并购掉小的企业。
我们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医药龙头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力。默克制药在1960年进入66之后,后面的50年几乎没有掉出过前20;礼来制药在1970年进入榜单后,也从未掉出前60的排名;Abbot Lab(雅培实验室)在1970年进入前100后,基本上就是在前30名徘徊。
这些公司都穿越了时间了河流,包括美国利率的大周期,从70年代高通胀到80年代人口红利爆发,到90年代第一次互联网革命,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具有强大品牌,规模优势的消费品和医药龙头公司能长期留在美国市值前100的榜单中,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成长而一路向上。
在这么多年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公司能够去和两大可乐抗衡,或和医药巨头们竞争。
科技:上游企业的壁垒更强
科技企业的特点就是变化快,2012年全美市值最大的苹果,在2007年的排名是26,之前基本没有进入榜单。可以说乔布斯重新的回归,给苹果带来了二次辉煌。对于苹果,我曾经分析过许多次,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发现一个有趣但合理的特征,就是下游类的科技企业其实壁垒不高,因为他面对的终端消费者。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汉堡的忠诚度很高,但是对于科技肯定喜欢更加新鲜好玩的东西。所以那些下游类的科技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很容易被后来者革命。我们看到曾经伟大的诺基亚,雅虎,AOL,摩托罗拉等等都不行了。
但是上游类科技企业还是有一定壁垒的,我定义的上游类科技企业是2B的模式。
比如芯片商,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需要对于芯片的采购。像Intel在1990年进入榜单后,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依然在前20的位置。
再看微软,由于其操作系统也是痛过2B模式建立了非常强的护城河,即使在2012年移动互联网革命已经进入到下半场时候,依然能够市值维持在前三。
微软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左),比尔·盖茨(中)和史蒂夫·鲍尔默
高通在第一次网络泡沫的2001年就排名75,之后大量的PC互联网公司倒闭,而高通却每隔几年市值向前跃进,从2007年的50,进入到2012年的20。
另一个公司就是思科,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带宽是关键。思科作为一个2B的公司技术壁垒很深,长期排名全面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
所以从这点看,我们也发现科技企业上游和下游的差异。上游企业依靠的是技术壁垒,无论是高通和Intel的芯片,思科的网络连接等,都是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思科如果没有碰到后来的华为,估计市值还能再提高很多。下游科技企业依靠的是用户体验。你不能说苹果手机没技术,但我们也很难界定苹果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是比当年诺基亚好,但它通过创新模式,带来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
雅虎、AOL在第一代互联网泡沫中,也是成功于优质用户体验。但这种壁垒其实不高,每隔几年都容易被竞争对手颠覆;中国的大腾讯,如果当年没有微信,现在绝对无法成为中国互联网老大。
能源:长周期的现金牛
我们看到美孚石油这家公司,常年是全美市值前四的公司,无论经济和政治局势如何动荡。
1960年美孚石油排名第4,1970年也是第4,到了1980年成为第3。1990年成为第1,然后维持了很长时间,直到互联网泡沫时才被思科和微软超越。(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到了2012年,又是苹果之后第二大企业。这家业务让人觉得有些无聊的公司,就是依靠最简单,但粗暴的石油生意,长期成为稳定回报的现金牛。
另一家类似的是Chevron,虽然排名波动率大了一些,但1960到2012年也没有掉出过31名之外。
这也是能源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最简单的挖掘,提炼和销售,牢牢绑定消费者。能源消费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消费品,经济再差,都是要开车的。受益于汽车渗透率的提高,这些能源巨头长期躺着赚钱。当然未来十年我们就不确定了,Elon Musk不是说要发动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吗?
金融,幸存者偏差
在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金融企业。包括富国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美洲银行等等。
金融企业只要一旦进入榜单,都不会掉出,貌似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然而我们发现金融企业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经历了金融危机我们都知道,曾经的巨头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都已经不在。甚至80年代伟大的所罗门兄弟,也已经被人遗忘。
这就是金融企业的特征,如果我们能够像巴菲特那样选中富国银行,可以不断在历史长河中滚雪球,一步步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前行。然而,每隔十年都会有一次大危机,如果我们选中的标的没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往往会在危机中被清洗。从银行业的基因来看,利润部门又往往是最强势的。很多时候通过高风险暴露获得的高利润部门,会在银行中有很高地位,很难真正去遵从风险控制。
所以,金融的幸存者偏差,让我们更需要仔细研究单个标的业务结构和风控模式。
那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市值结构中的一些启发。下图是截止到2016年底标普500的市值权重标普500的市值中20.8%来自于IT,14.8%来自于金融,13.6%来自于医疗服务,12%来自于可选消费,10.3%来自于工业,9.4%来自于必选消费,最后7.6%能源,3.2%公用事业,2.9%房地产,2.8%原材料以及2.7%通信。
美国的科技股占比最大,其次可选和必选消费相加,然后再是金融。其中消费和金融在不同年代一直出于市值占比相对较大的。
最后,我们再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问题。
之前我们也详细整理过1980到2016年标普30多年的市值变迁。我们发现80年代基本上都是能源为主,市值最大的前十家中有七家是和石油相关的,当时正好是全球能源危机,叠加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石油是最上游的资源,定价权很强。
而来到了90年代,消费巨头开始崛起。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两个特别是熟悉的名字:沃尔玛和可口可乐。他们分别排名第八和第十。未来的零售巨头沃尔玛这时候市值也就342亿美元,即使已经是全美市值最大的零售股,空间还是很大很大,可口可乐市值310亿美元。后面一拨是美国的婴儿潮,大量的消费品公司在这个阶段诞生,当然最大的公司还是做消费品聚合渠道的沃尔玛。
网络股泡沫在2000年崩溃,标普在突破1500点后阶段性见顶,之后整整调整了三年。整个排名也因为网络股泡沫崩溃,出现了大调整。这个阶段我们看到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排名,有金融、能源、科技和医药。当然,其实在1997到1999年这个阶段,网络科技股的排名都是很高的,在之前一年思科一度是全美市值最大的公司。
最后来到2010年,中间又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的洗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第一次进入了榜单,虽然全球的投资者都早已熟知股神,而2010年之后也将开启移动互联网新的篇章。这一年伯克希尔成为排名第四的公司,市值1980亿美元。苹果来到了第二,市值2958亿美元,超越了微软,成为科技领域的老大,也正式宣告了移动互联网大时代的到来,市值前十的公司达到了22243亿美元。
今天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全美市值最大前五家企业基本上都是科技股了: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等。所以从美国整个市值变迁来看,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最开始是能源,那时候美国经济还保持较高增长,上游是最受益的,类似于中国2005到2007年的煤炭有色;到了后面就是靠人口红利带动,经济增长的质量比速度重要。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就是消费品的黄金时期;甚至到今天,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加起来,占市值的比重都是最大的;然后再是技术创新,包括第一次互联网和第二次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从中国来看,未来估值大概率逐渐向海外接轨,同时其市值结构不能单纯和目前的美国做对比,而要从两者不同的发展阶段做比较。此外,我们也不能用单一的A股市值来看行业的结构,需要从中国,美国和香港所有中国企业中,去做更细致的市值划分和对比。比如,虽然A股的科技企业市值占比不大,但是加上BAT以及未来要上市的小米、新美大、蚂蚁金服等公司后,其实市值占比并不小。
未来我们会继续深入到各个行业的中美估值和市值对比,帮助大家从投资层面出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文章来源于:点拾投资摘编)
4.“猎鹰”9发射全球首批全电推进卫星 藏巨大优势
“猎鹰”-9运载火箭发射 资料图
中国网3月15日讯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一枚中型“猎鹰”-9(Falcon 9)运载火箭,将全球首批全电推进通信卫星送入轨道。Eutelsat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罗森在发射前接受采访称,与化学推进相比,电力推进的价值在于所需燃料更少。理论上认为,卫星重量越小,其发射成本越低。SpaceX公司使这种理论成为现实,打破了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在小卫星发射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SpaceX公司助推人类生活“多行星化”的野心
SpaceX公司是由PayPal早期投资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成立的一家美国太空运输公司。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航天运载系统内部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同时开发的Dragon系列航天器由“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2008年,SpaceX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作为私营航空公司,SpaceX发射费用低廉已成为公司一大优势,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马斯克考虑将火箭做成可回收的。目前SpaceX已经做了八次试验,可以做到升空1000米后回落原地,但此项技术正式应用仍尚需时日。
2014年9月16日,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赢得NASA总值68亿美元的“太空的士”合同,将在未来几年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标志NASA开始了重启载人航天飞行的征程。“太空的士”是美国为开启商业航天运输飞行和“廉价”空间探索,而启动的一项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该计划向本国的商业企业公开招标,旨在通过竞标方式让本国的私营企业制造出“安全、可靠、经济”的载人太空飞船。未来几年,SpaceX公司旗下的“龙”号飞船和波音公司分头设计的“空间人员运载系统”(CST-100)都将定位于承担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送任务,预计将于2017年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正式实施发射。
上述两份合同将帮助美国宇航局确保该项目走上正轨,从此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波音公司的合同价值42亿美元,成为此次计划的大赢家,也由此确立了其在美国未来载人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按照设计,CST-100投入使用后,将由“阿特拉斯”-5型火箭送入太空,能够一次性向国际空间站及其他目的地运输7名人员,并可携带一定重量的物资。
在接受美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SpaceX 公司总裁格温·肖特维尔预测该公司将在2100 或2200年主宰太阳系。格温说,在短短的十几年里,SpaceX公司已经可以将人类送上火星,实现了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使人类生活“多行星化”的野心。但为什么要在这里止步呢?她接着预测,到2100年或2200年,SpaceX公司将成为“太阳系中最受欢迎的空中运输公司。”她还补充说,如果能够“在银河系中运输,那就更好了。”如果她的预言能够实现,NASA的处境就不妙了。
“猎鹰”-9运载火箭为美大运力宇航任务奠定基石
就在NASA取消“星座”计划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为NASA再投入60亿美元,用于鼓励使用商业火箭,并将国际空间站的寿命最低延长至2020年,使NASA的任务重心从重返月球中解放出来。而作为这一计划的里程碑成果,2010年6月4日,SpaceX公司用自行研制的“猎鹰”-9运载火箭,将“龙”号载人飞船的模型送到了地球轨道。
“猎鹰”-9火箭为一款两级液体运载火箭,比“猎鹰”-1大不少,从两者的直径看是12英尺对5.5英尺。“猎鹰”-9第一级采用了9台“灰背隼”液氧煤油发动机,第二级采用了1台增强型“灰背隼”发动机。作为一款私人公司研发的运载火箭,“猎鹰”-9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运载能力。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猎鹰”-9的近地轨道(LEO)运力为10450千克,同步转移轨道(GTO)运力为4540千克;在纬度较高的夸贾林环礁,“猎鹰”-9的LEO运力为8560千克,GTO运力为4680千克。从SpaceX公司成立到“猎鹰”-9号的发射成功总共不到10年时间,从中可充分看出美国航天的雄厚基础。
在运载能力方面,与“猎鹰”-1 相比,“猎鹰”-9运载能力要强得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煤油-液氧”推进剂较“偏二甲甲肼-四氧化二氮”推进剂的先天优势,“猎鹰”-9和“猎鹰”-1一样都采用两级构型,未来的“猎鹰”-9HLV(重型版)将采用两级半构型。“猎鹰”-9采用了更强劲的上面级(即第二级),有两次启动能力,推力调节范围很大。尽管煤油-液氧推进剂加上燃气发生器循环在排气速度上存在不足,但通过大幅提高喷管的膨胀比,SpaceX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低廉的成本获得了可以接受的真空比冲。此外,“猎鹰”-9可采用外径达到5.2米的大型整流罩,加上上面级能够提供足够的加速度,“猎鹰”-9具有很强的载荷适应性。
“猎鹰”-9采用了通用助推器(CBC)概念,通过捆绑两个与芯一级直径相同的模块,“猎鹰”-9重型版可达到30吨级的LEO运力。“猎鹰”-9利用CBC的概念总共只有一种下面级。而且“猎鹰”-1、“猎鹰”-1e、“猎鹰”-9和“猎鹰”-9HLV四种运载火箭构成的整个“猎鹰”系列,只有“灰背隼”1C一种起飞发动机,以及“猎鹰”-1系列使用的“茶隼”(Kestrel)和“猎鹰”-9系列使用的高空版“灰背隼”两种上面级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型号数量,这使SpaceX可使用批量生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和控制质量。SpaceX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俄罗斯R-7系列的成功。R-7系列即使发展到现在“联盟”系列火箭,在技术上都不能算非常先进,但通过规模生产成本相当低廉。
SpaceX的野心远不止“猎鹰”-9HLV,在芯一级上安装多达9台主发动机是迅速达到运力指标要求的最简单手段,尽管SpaceX强调多台主发动机并联工作的推力冗余,但毕竟存在安全系数过低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是提高主发动机的单机推力,争取减少芯一级上的主动机安装台数。SpaceX的最终目的是研制出5.2米芯级,但后捆绑上多达6个“猎鹰”-9的CBC模块,并且在上面级上采用“格里芬”的衍生型,LEO运力达到75吨。同时由于芯级直径足够大,可直接采用星座计划为登月研制的“战神”V运载火箭的载荷整流罩。SpaceX希望能够在进入2020年代之前就获得这种“次重量级”运载火箭,以应对探月等需要大运力的宇航任务。
航天领域发展的新热点:全电推进卫星
全电推进卫星是指星箭分离后完全依靠电推进系统变轨进入工作轨道,且入轨后位置保持也采用电推进系统的卫星。在全电推进卫星的发展方面,欧洲紧随美国之后。2012年3月,波音公司在一次商业通信卫星竞标中,首次推出全球首款全电推进卫星平台BSS-702SP,拉开了全电推进卫星研制的序幕。作为一款价格较低、质量较轻的小功率卫星平台,波音公司的新型BSS-702SP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平台在BSS-702卫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该卫星平台历时两年时间设计,通过采用全电推进,可大幅降低卫星发射质量和提高载荷比。
由于电推进具有比冲高、寿命长、效率高、综合性能好等优势,目前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主流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上均采用了电推进系统。这些电推进系统主要设计用于卫星南北位置保持。在波音提出全电推进平台设计之前,它们从未被设计用于卫星入轨,只是在化学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时,曾被迫应用于轨道转移。全电推进卫星平台将在目前主流卫星平台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全依靠电推进系统进行轨道转移和位置保持,这正在成为未来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全电推进卫星已成为航天领域新的发展热点。除了波音公司和欧洲航天局外,国外其他一些政府或公司也在积极推动全电推进卫星的发展:劳拉公司和阿斯特留姆公司已启动全电推进卫星研发,洛·马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等也表示对此技术感兴趣。其中,劳拉公司还在考虑将6个月左右的入轨时间压缩至3-4个月。随着电推进技术的不断成熟,以电推进为主推进系统的航天器会越来越多,但由于电推进本身的入轨时间长等问题,其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变轨一般都使用化学推进系统,轨道转移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推进剂。而电推进系统大大高于化学推进系统的比冲,因此,消耗较少的工质就可使卫星获得较大的速度增量。即便考虑到电推进系统增加了电源分系统的质量,总体上还是可以大大减少整星质量,或者在相同发射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载荷质量。通过“一箭双星”发射,在不影响卫星通信能力和性能的前提下,卫星运营商的发射费用可大大减少。
目前采用化学推进的卫星入轨时间只需几周,而电推进系统由于推力小,造成全电推进卫星入轨时间大大延长,最长可能需要6个月。除了商业通信卫星,深空探测领域也一直是电推进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未来该领域还将成为继通信卫星后,最有可能应用全电推进的的领域,包括进行木星、土星、火星、小天体等科学探测任务。除了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任务,全电推进卫星平台还可能应用于部署在高轨的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以及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有效载荷搭载任务中。(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