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没有食物能防癌!酵素全都在骗钱!101 条谣言,一次全辟掉
我们常常会通过各种途径,看到大量养生保健信息。
其中的谣言简直不要太多哦!
有些谣言更是隔一阵就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定期刷爆朋友圈或攻占家族群。
要知道,健康类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危害比普通谣言大得多。
轻则让一些人掉入「养生陷阱」劳民伤财,重则使一些患者放弃正规治疗,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下面这 101 条辟谣,肯定没有全网打尽,但也基本涵盖了最火热的那些「大忽悠」。
希望对各位看官有用。
1. 香蕉、柿子、橘子、番茄、牛奶、豆浆……都可以空腹吃。因为饿的时候,永远是空腹状态。
2. 海鲜水果可以一起吃、牛奶榴莲可以一起吃、豆浆鸡蛋可以一起吃、豆腐菠菜也能一起吃……只要食物干净卫生,多数传说中相克的食物都能一起吃。
3. 塑料比大米贵,不会有人傻到用塑料颗粒制造假大米。
4. 也不会有商家用废旧塑料袋做紫菜。
5. 粉丝也是。
6. 肉松饼的馅就是肉松。棉花和肉,是能吃出差别的。
7. 人造无缝蛋壳的难度太大了,如果真有这样的技术,只用来做假鸡蛋实在亏本。
8. 市面上没有打针西瓜,瓜皮上的针眼会非常明显,染色剂也会让西瓜烂掉,这样的瓜卖不出去。
9. 红色火龙果、红心柚子也不是染出来的。
10. 小番茄不是转基因产物,反而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种之一。
11. 避孕药不会让葡萄无籽,事实上,不会对葡萄有任何影响。果农吃饱了撑地给葡萄喷避孕药。
12. 无籽西瓜同理。
13.《柳叶刀》(顶级的专业医学杂志)没有刊登过「多吃主食死得快」的研究,全面、均衡、适度是最简单、最聪明的饮食法则。
14. 胶带捆过之后,蔬菜中的甲醛根本检测不出来,更不要说超标了。
15. 空心菜不是什么「毒蔬菜之王」,外国人也不用空心菜净化土壤,洗干净了,就可以放心吃。
16.小龙虾不是谁谁谁的阴谋,鲶鱼也挺干净的,它们都好吃又不脏。
17. 方便面、火锅底料、麻辣烫用的是人体火化后的尸油?说得好像尸油很好买到、还很便宜一样!
18. 包了保鲜膜的西瓜,细菌不会更多。吃不完的瓜,盖上保鲜膜放冰箱保存。
19. 运动时,裹上保鲜膜不会瘦得更快,只是显得汗多而已。
20. 喝茶不排油、不减肥,轻松减肥?基本不太可能。
21. 第一批春茶通常不打农药,所以,喝春茶≠喝农药。
22. 输液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只会徒增静脉注射的风险。
23. 没有某种食物能通血管,寄希望于食疗疏通堵塞的血管是不现实的。
24. 突发心梗,时间就是生命,别浪费时间刺耳垂、扎脚趾、掐人中……躺好、打 120,心脏骤停了做心肺复苏。
25. 摸一下就晕、闻一下就倒的药,只发生在武侠世界和三流的侦探小说电视剧里。真有这好东西,临床上早用了。
26.「醒来后,躺在放满冰块的浴缸,腰部两道伤」,都市传说不要信了。都不知道肾的「型号」,卖给谁去啊。
27. 在屋里熏醋,除了能让人鼻酸流泪,不能预防包括感冒在内的任何疾病,还可能诱发哮喘。
28. 醋泡脚,不治脚气,只会让臭脚的味道更难闻。
29. 醋泡食材,不能软化血管,就让醋安安静静做调料吧。
30.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唯一的理由就是烫嘴。
31. 碱性水、水素水、婴儿水、长寿水……打着各种名目的水,没有太大本质不同。水就是用来补水的,干净卫生最重要,也是唯一重要的事。
32. 所有号称大补的东西,补的不是身子,是商家的荷包。
33. 酒精是 1 类致癌物。酒里加再多补剂、草药,也没有保健作用,更不能天天喝。
34. 喝酒不暖身,觉得热是错觉,过后会更冷。
35. 喝红酒保护心脏,靠谱的医生绝对不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36.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不管什么品牌,只要别太烫就行。
37. 晨起后喝一杯淡盐水,不利于控制血压,不是好习惯。
38. 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电视、微波炉、电磁炉……的确有辐射,但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非电离辐射,而且威力非常弱。
39. 低钠盐不是送命盐,反而有利于控制血压。只要肾功能正常,推荐吃低钠盐。
40. 碘盐不能防辐射。
41. 过安检的辐射,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42. 酵素产品没那么多神奇的作用,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市面上的酵素,许多都是骗钱的,别买。
43. 戒烟有百利无一害,说戒烟会戒出疾病的说法,都只是借口罢了。
44. 每天吃大蒜不能防癌,但能防性骚扰。
45. 味精不管加不加热,都不致癌。
46. 没有单一的食物或保健品能预防癌症,没有。
47. 如果有方法能治愈癌症,会轰动整个世界,而不只是某个地方电视台播出或是在某个民间神医的信徒群里流传。
48. 一滴血、几滴尿无法检测出癌症。
49. 一口唾液也测不出孩子的天赋智商如何。
50. 蚊子吸血不挑血型,汗多、呼吸重的人,蚊子更喜欢。
51. 土鸡蛋和家养鸡蛋的最大差别在价格,而不是营养。
52. 蛋壳颜色,与鸡的品种有关,与蛋的好坏无关。
53. 鸡四十天左右就出笼,是品种、精心设计的饲料和合理优化的养殖条件促成的,不靠激素,也无需弄虚作假。
54. 蜂蜜没啥保健作用,主要就是糖。
55. 大盘鸡里没有什么病毒。讲究科学很重要,别传谣别信谣。
56. 去正规采血站、献血点献血,不会传播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病。
57. 献血不会损害健康,当然,对献血者也没啥特别的好处,主要是获得帮助他人的荣誉感。
58. 吃酱油不会变黑,喝牛奶也不能美白。
59. 方便面没有毒,不用三十二天排毒,但盐多是真的,尽量少吃。
60. 鱼刺卡喉,不要喝水、喝醋、吞饭团,用镊子夹出来,或者直接去医院找耳鼻喉科医生。
61. 铁锅炒菜很好用,但不补铁。
62. 红枣、红糖、红皮花生挺好吃,但不补血。
63. 骨头汤、鸡汤很好喝,但不补钙。
64. 牛鞭、马鞭、虎鞭、驴鞭、竹鞭、铁鞭、九节鞭……吃什么鞭,都不壮阳。
65. 燕窝不养颜,还是一大过敏原。
66. 吃核桃不补脑、吃蚕豆不护肾、吃木瓜不丰胸、吃黄瓜也不壮阳……以形补形,太不讲究了。
67. 可乐不杀精、芹菜不杀精、骑自行车不杀精、放裤兜的手机不杀精、地暖不杀精,但局部温度长时间过高,倒真会影响精子活力和数量。
68. 玉米须煮水喝,不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啥也降不了。
69. 避孕套就是安全套,正确使用,能有效避孕和降低性传染病风险。
70. 长痘部位和对应器官,没太多关系。痘痘就是一种局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71. 正规的不锈钢制品并不会有锰超标的风险,我们通过饮食摄入的锰也处于安全水平。
72. 别按摩乳房、别保养卵巢、别调理月经、别用洗液清洗阴道。好处吹破天了也别。
73. 每天花五六分钟转动眼球,最多缓解一下视疲劳,根本不可能治愈高度近视。
74. 眼保健操最有用的动作,是最开始的「闭眼」。
75.「我国每年有 210 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这个说法未经严格证实。在 2009 年 11 月 1 日至 2010 年 10 月 31 日的统计周期中,我国 0~14 岁儿童死亡数量共 144079 人。
76. 尽管咬铅笔不会铅中毒,但它也是个坏习惯。
77. 医学上,不存在宿便的概念。
78. 支架置入术是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该放就放,别听信谣言耽误黄金救援时间。
79. 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利的武器,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但那些劣质疫苗的人,该罚。
80. 早上的姜不会变成人参,晚上的姜也不会变成砒霜。姜,就是一种调味食材。
81. 早上的苹果和晚上的苹果,营养价值是一样的。
82. 早上的水不会因为过了一夜,就成为致癌的毒物。
83. 滴眼药水治不好白内障。
84. 发烧时候,不要捂汗。
85. 孩子烧抽了,是高热惊厥,这时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让孩子躺在柔软的床上,等待抽搐过去就好。
86. 如果吃了没有不舒服,来月经的时候,想吃啥都行。
87. 月子期间,可以刷牙、可以洗澡、可以洗头发、可以吹空调、可以下地活动、可以吃各种好吃的……
88. 血压稳定后,药不能停,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好处远多于可能的副作用。
89. 花钱存脐带血没有必要,真正用上的机会不超过 0.4%,建议捐给公共脐血库,省钱,说不定还能帮助到他人。
90. 不小心烫伤了,不要涂抹任何东西,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直到疼痛减轻,再去医院处理。
91. 生姜擦头发不能生发。
92. 何首乌不治脱发,致肝损伤。
93. 越吃越瘦的负能量食物不存在。能越吃越瘦的,可能只有冰水和西北风。
94. 吹空调不会必然吹出面瘫。不吹空调,也会有人得面瘫。
95. 拔智齿不能瘦脸,瘦脸神器也没用,腮帮变小了,不是咬肌萎缩就是削骨了。
96. 没有速效的美白产品,除非买到一款好用的粉底……
97. 粗暴的电击不能治网瘾。
98. 电视上各路牛鬼蛇神推销的保健品、保健器械,一个都别信。
99. 宫颈糜烂不是病,跟个人品行更扯不上关系。
100. 酸碱体质是伪概念,基于这个理论的一切说法,都是假的。
101. 人的身体没有啥「毒」要排,那些忽悠人的商家和营销号才是最大的毒瘤!
屏幕划到这里,辛苦你了。
不确定你是不是每条都看了,但能确定的是,这 101 条谣言里,一定有你看到过或听人提起过的。
让更多人看到正确的有用的信息,让谣言难以生存!
2.条件求和—SUMIF
SUMIF函数语法: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第一个参数:Range为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第二个参数:Criteria求和条件,由数字、逻辑值表达式等组成的判断条件
第三个参数:SUM_range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当省略第三个参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求和区域)
要求:求出人事部销售数量的总和
在H4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B2:B18,”人事部”,E2:E18) 即可得出结果61
SUMIF(条件区域,判断条件,求和区域)写上这个公式之后,sumif会对满足这个条件人事部对应的销售数量进行求和
要求:销售数量大于10的总和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是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可以将公式 =SUMIF(E2:E18,”>10″,E2:E18)
缩写成2个参数:=SUMIF(E2:E18,”>10″),第三个参数省略 照样可以得出结果
要求:产品为洗衣机和冰箱的销售数量总和
这是一个同个区域多个条件的求和,公式可以写成这样:=SUMIF(D2:D18,”洗衣机”,E2:E18)+SUMIF(D2:D18,”冰箱”,E2:E18)
但这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当条件增加的时候,公式会变得越来越长,而且我们要重复循环输写SUMIF函数
这时候我们可以简写成这样:=SUM(SUMIF(D2:D18,{“洗衣机”,”冰箱”},E2:E18))
这里我们使用常量数组的方式输入条件,在编辑栏选中sumif公式按F9查看运算结果 =SUM({36,20}) 可以看到洗衣机求和出来是36,冰箱是20 在前面嵌套一个SUM函数对两个结果进行求和就得到56
三个条件:=SUM(SUMIF(D2:D18,{“洗衣机”,”冰箱”,”电脑”},E2:E18))
要求:销售员姓王的销量总和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号 ,*代表任意字符,公式输入:=SUMIF(C2:C18,”王*”,E2:E18)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王字,后面的字符我们是不能确定的,所以条件写上 “王*”
3.中国人的“爆买”与日本消费的“性冷淡化”
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爆买”,让日本的日用消费品意外地在国内找到了一个新市场。图为当地时间2017年1月29日,日本东京秋叶原商业区,中国游客利用春节假期在这里购物,这里有日本最大的电器街和动漫商店。 视觉中国 图
常常有人问笔者: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到底相差多少年?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因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差距,不仅要看GDP、产业设备等硬件,还要看企业管理和社会制度等软件,其中消费市场需求的成熟度和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旅游时,非常喜欢购买日本市场上贩卖的日用品,尽管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不过,在日本贩卖的产品,除了质量上佳、做工精细之外,更让游客喜欢的是它的贴心的设计和人性化功能,以及合理的价格。这其实是日本消费者和厂商多年来博弈的结果,也是日本消费市场成熟度高的证明。
1970年代后期,日本消费者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开始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和人性化的消费。1990年代以后,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单身化、小集团化、西化、素简化和追求合理价格的趋势,也就是出现了第四消费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消费的目的变成了人与人建立联系,具体的消费行为带有无品牌、朴素、休闲、本土倾向。到新世纪,这些特征更加明显,消费市场也更注重迎合这些趋势。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其2012年出版的畅销书《第四消费时代》(中文版于2014年推出)中对过去一个世纪间日本社会所经历的四个消费阶段有精当梳理(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http://zi.com/w/a/577a83110cf225f9ee5ce513(结合相关网络信息对原表格略加修正——作者注)
但日本在19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消费市场一直低迷,很多人认为是收入和对将来的信心不足影响了消费欲望,实际上更多是日本消费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消费观念的变化在起作用。日本企业和政府也是近几年才意识到这种变化。在这之前,政府和企业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出创新性的消费品和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来提升需求,近年开始转向开拓国外新市场和国内新领域。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爆买”,让日本的日用消费品意外地在国内找到了一个新市场。
这也说明了,中国还没有成熟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支撑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展和成熟。部分有能力的消费者只好求助于海外市场,“爆买”国外成熟市场中价格合理的成熟产品。
消费的“性冷淡化”与生活保守主义
196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起飞时代,依三浦展的描述,当时的日本处在第二消费社会。新兴消费者对奢侈品非常迷恋,女性几乎人手一个名牌包,物质主义倾向非常明显,现在日本大大小小的名牌二手店,就是当时盛况的一个缩影。
1980年代,进入第三消费时代的日本开始出现少子化现象,大多数年轻人出生以后家里都有房有车,耐用消费产品对他们来讲,已经不能带来多少满足感,因此他们不是很有欲望去拥有,反而是那些能够使他们得到心理满足的一些,如餐饮、旅行、艺术品观赏等,更能吸引他们进行消费。对那些非常扎眼的大品牌以及偏离了日常生活功能的高端奢侈品,他们反而觉得华而不实,因而不好意思使用或者消费。
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小确幸,购买小众、细化领域的个性产品,但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的钱财,甚至也不忌讳共享某种产品,也不会像以前的日本人那样迷恋本国产品,对国外的一些产品和,他们也能够冷静地接受。单身和晚婚的普遍化,也催生了“单身贵族”的消费,无印良品(1980年创办)这种不追求大排场,风格小型、少量、精致、简素,俗称“性冷淡”的商品大行其道。
198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从小接触西式食品,饮食口味也逐渐西化,传统的高档咖啡店纷纷让位给价格便宜的星巴克,西餐厅逐渐取代没有特色的传统日料店。今天,日本的面包消费超过了大米。
上面是2017年一家日本调查公司对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的消费者有欲望购买商品的数量做的一张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消费者的平均购物欲望只有3.9件,而中国有6.6件,美国也有6件。中国消费者旺盛的消费需求反衬出日本社会整体消费欲望的低迷。
上图是2015年日本总务省的家庭消费支出调查图。图中显示,日本两人以上家庭的日常消费中,汽车购置支出占5.2%,住房占5.9%,日常生活必须品支出占了80%以上,其中食物支出占了最大的比例,其他的支出则相对平均。从好处讲,这意味着更为细心周全的生活安排。
这些年来,日本政府在刺激消费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超低的利率和林林总总的补贴,都没能让消费者指数回升。1990年代后,由于市场对创新型新产品的兴趣越来越低,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日本很多日用品加工厂倒闭,或委托海外制造以降低成本。下图是日用品企业数目逐年减少的一个统计:
比如代表性的日本家电企业在日本国内几乎都从白色家电(如洗衣机、冰箱、空调、电暖器)领域撤退,这并不是因为那些企业丧失了技术研发能力或者能力,而是市场消费动向、消费观念已经转向,大量制造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因而它们被迫转型甚至转行,往往只留下从事个性化设计和少量定制产品的部门在国内。索尼公司集中做半导体(特别是CMOS图像传感器),同时开银行做保险;松下电器公司集中为汽车做电池,同时搞建材、卖马桶、开养老院。随着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中国的家电产业早晚也将会面临这个问题。(CMOS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英文缩写,指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一种技术,或用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今天,CMOS制造工艺也被应用于制作数码影像器材的感光元件。——编注)
面对长期的消费不足和经济低迷,日本并没有出现强烈的改革呼声;虽有过一次短暂的政党轮替,但最后政权还是稳操在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手中。甚至连日本人也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起来抗议造反?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原因很复杂,消费观念的变化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民众和社会已经适应简约的消费生活,甚至不愿意冒风险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特别是年轻一代,由此带来长期的经济低迷。现在,发出改革的呼声、支持政策极端的政党的,反而主要是高龄选民。中青年选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生活保守主义”。
“生活保守主义”主要是一个政治学名词,指的是不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在乎意识形态,只关心如何维持已经获得的生活方式和水准的生活态度。显然,日本中青年世代的成长环境影响了他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运动和政治生态的态度。因此,在当下的日本,最好的维稳手段就是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生活的富足。虽然拥有很多政治权利,但选民大多还是选择保守的制度和现状。2012年12月上任至今的首相安倍晋三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传统渠道的坚守与互联网竞争
在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上,日本和世界是同步的,起步并不晚,但是在电商和移动支付等方面,日本的消费者和企业就显得动作比较迟缓,导致日本的相关普及率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要低得多。比如日本的电商销售额去年才达到15兆日元(不到1万亿人民币),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二十九分之一(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9.1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7%)。移动支付目前也只有6%的普及率,而中国达到85%,非洲的肯尼亚将近90%。日本明显落后。(参见下图)
不过这并不代表日本的互联网技术落后或者商业模式贫乏。真实情形是,在一个成熟的消费市场,因其系统和硬件配套都已经相当完善,人们一旦形成成熟的消费习惯,对新鲜事物往往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
比如移动支付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很快,不少人认为,日本人因重视个人隐私而不愿意使用。实际上,每个日本人平均拥有三张信用卡,在日本根本不存在对新金融机构保密个人隐私的必要,因为个人资讯早就在金融信用机构之间通用了。主要原因是,信用卡在日本非常普及,又有各种积分奖励。此外,以现金购物和进行各种支付也非常方便,比如日本街头巷尾的自动贩卖机几乎什么都卖,用自动点钞机收款速度神速,远比移动支付方便快捷。
日本也有一些支持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的系统,但标准不统一,使用者不多,而且需要设置接收读取支付的设备,对店家来讲也是个负担。整体来讲,要让消费者改变一种已经足够方便和习惯了的系统,转向另外一种未知的习惯,确实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推广。移动支付在中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从无到有,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但对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不过是在已有的支付手段之上加上一个新选择而已。即使新系统比原来的系统更强大和优越,习惯的转变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日本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是高龄人口,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这也影响到了电商和电子支付的普及率。
近年来,日本城市中小型店铺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冲击主要来自于大型店铺、大型商业设施,小型店铺不是被电商挤压,电商取代的部分很有限。
从下面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电商市场,日用品、化妆品、新鲜食物、衣服的普及率都不高,这部分商品的购买主要还是在实体店。也就是说,消费者更加注重实体店的体验和精致的选择。这种消费习惯维持了很多实体店的存活,特别是城市市区的实体店,受电商影响不是太大。因为日本的城市化与城镇化率比较高,居民出行习惯公共交通,主要是电车,各个车站都和商业设施联通,车站周边有很多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的实体店,人们在上下班或者是出行途中,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实体店的,而且实体店和电商的价差也不大,因此实体店仍然是多数消费者的首选。
另外,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互联网平台在日本不普及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协会反对,政府也很慎重,消费者就只能静观事态。这和消费者的观念是否保守无关。
不管在传统消费市场还是在新兴的电商市场,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消费者表现出的保守或者说缺乏激情的消费形态,这是经过泡沫经济和商品大潮冲击后消费者回归自然、回归消费本质的一种理智的选择。
事实上,从供给不足时代古典经济学“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的萨伊定律(以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的名字命名),到大机器时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都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力发展水平对消费形态影响的最好诠释。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必刻意去维持或压抑。
或许进入工业4.0时代,供给侧会无限满足个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到那时,经济学理论的主题,也许会是“按需分配”和“劳动变成一种需求”的马克思理论了。
(本文由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独家刊出)
4.CVT寿命短,不如传统AT?博世:别瞎说,30万公里随便用不大修
CVT在寿命和故障率方面表现其实都不错的,算是比较可靠的变速箱,但也有几种情况是需要注意的,否则CVT这个三好学生,有可能就会变成吊车尾的。
CVT 有哪些种类?
CVT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变速箱,但基本结构有点像以前老式录音机用的那个磁带,外壳里面包着两个圆轮。那个圆的轮子,通过磁带紧紧的绑在一块。
CVT就是通过这两个圆圈、传动带之间的摩擦来进行力的传动的。这样其中一个圆轮在被发动机带着转的时候,磁带一拉,另外一个圈也开始转起来了。
- CVT分为钢带式和链条式两类
那么根据传动带结构不一样,CVT也分成2种,就和冰棍也分成白糖冰棍、红豆冰棍一样。
最常见的就是钢带式CVT。这种CVT是利用压力钢带来传动的。这个是德国博世掌握了压力钢带的专利。
所以市面上的压力钢带,基本上就是德国博世的了。日产旗下的CVT大多数就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链条式的CVT。它用的是CVT传动链条,斯巴鲁、奥迪用的是这种。
- 两种CVT在性能上各有所长
根据《推力钢带式和链式无级变速器(CVT)效率研究》和《NVH性能研究》两篇学术文章,他们有记录1个实验。
钢带式CVT,在静音方面要比链条式的要更好,平均差距在4个分贝左右,链条式CVT,在传动效率方面略微领先1%到2%。
这就好比是两道菜,一道更好吃,另一道卖相更好。
两种CVT的可靠性怎么样?
那么CVT它依靠摩擦力工作,最容易被磨坏的部件就是夹在两个锥轮之间的那个传送带。你就想想卡带磁带机,那条磁带是最容易坏的。
- 链条式CVT的寿命比钢带式更长一点
那么从使用寿命的角度来说,链条式CVT运行的时候,由于传送带内部互相摩擦、弯曲、变形会被两个链节之间插着的椭圆形销子,互相抵消掉一部分。
就好比说这个链条式的CVT像是人经常活动的那个关节,有些是软组织用来保护和缓冲的。
所以相对一节一节的钢片直接排在一起的钢带式CVT,链条式的寿命会更长一些,有缓冲,有保护。
- 但钢带式CVT基本上也能与车同寿
那这么听起来好像链条式的寿命更长一点,会不会更好?但是是这么个情况,即使是寿命相对更短的压力钢带,基本上也能做到与车同寿。
博世的新型压力钢带,寿命达到30万公里以上了,不用说寿命更长的传动链条了。
所以说,用着用着它不行了挂掉了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用担心的。
- 连接CVT和发动机的变矩器也很长寿
CVT本身的部件寿命够长,它和发动机连接部件的寿命也是很长的。大多数CVT,它通过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连在一块。
这个东西也说过不少次了,内部是通过变速箱油来传递动力的,它是不存在硬连接的,几乎就没什么磨损,车子开报废了这东西都未必能坏。
就好比说是恐龙骨头,恐龙死了几千万年了,骨头还在,甚至都变成化石了,肉早就不见了。
- 多片离合器的寿命也很长
还有一部分CVT是采用湿式多片离合器和发动机联合在一块了。
听到这个离合器,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担心,是不是像手动挡一样,这个离合器片经常要换,或者说像双离合一样爱出毛病。这个就有点草木皆兵的感觉了。
其实是不用太担心的,这多片离合器的寿命是很长的,第一,由于这个离合器片,它是泡在油液里面的,它能得到很好的润滑和散热。
就好比电脑,你这个风吹吹的普通的电脑,和这个水冷的,甚至是放在冰箱里面用的那个电脑,这完全是不一样的,但是也更贵。
第二,是因为多片式的结构,它会使得每一片离合器所承受的负荷就会变小。
这个和掰筷子道理是一样的,你一根筷子是不是很容易折断的,你一把筷子,猛男都不一定折得断,很牢了。
第三,是因为这些离合器片本身就是复合纤维、陶瓷纤维、粉末冶金材料等等这种耐磨耐高温材料给做出来的。
它能承受几十万次的分离和结合,再加上CVT平时你又不用换挡的,只有起步、倒车的时候会用到离合器,所以说基本上也是能做到与车同寿的。
就好比键盘上面的这个按键寿命都是在几千万次,即便你最疯狂的空格键「啪啪啪啪啪啪」也能用好几年。
那么你最上面不太常用的F1、F2、F9、F10,基本上就是不会坏了,除非你把键盘扔下去。
- 经过市场验证,CVT故障率不算高
那么从实际的数据来看,CVT变速箱的可靠性也是经过市场验证的。
《201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变速箱类型分布及渗透率分析》上面讲,中国所有自动挡车型当中,CVT占了14.01%,排在所有类型的第2名,仅次于使用行星齿轮组变速的传统AT变速箱。
在这种保有量下面,也没有听说过CVT和双离合那样大面积出问题的情况.
就好比说一款限量款车型,样本本来就太少,质量好坏,这个不好评价。
但是丰田、大众、吉利这些车子,一年卖很多的,几十万台,如果卖那么多还能不出大问题,那算是质量真的好了。
那么《国内十大高故障率汽车变速箱指数研究》里面说,10款故障率最高的变速箱,有1款是CVT,也只有1款。
CVT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变得很不靠谱?
那么正常使用的话,CVT算是相对可靠的变速箱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CVT就容易歇菜,容易出故障,我们要看。
- 尝试提升车子动力时,可能会造成CVT故障
第一个,是尽量不要对车子的动力系统进行改动,刷ECU、改进发动机排气,有些小伙伴就是喜欢玩这个的对吧。
这些本身是违反规定的,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CVT故障。
这个主要是由于CVT它是通过摩擦来传统动力的。所以说它是不能承受太大的扭力的。
如果我们盲目地提升发动机动力,有可能会使CVT的锥轮夹不住钢带,发生打滑。对于CVT来说,打滑已经算是比较严重的故障了,它是可能烧毁钢带和锥轮的。
这个和我们鞋子很像,你正常走路可以用很久,但是在地上拖着磨,「滋滋」的,就像这个拖鞋一样走的话,没多久这个鞋底就穿了。
- 激烈驾驶时可能会导致CVT变速箱过热
CVT也不适合长时间的激烈驾驶、急加速或者是超高速,这些都是需要传动带和锥轮之间保持很大的摩擦力的,时间过长了就会导致变速箱过热。
长城的说明书里有讲,CVT如果长时间激烈驾驶,比如长时间在山区行驶,容易触发变速箱的过热保护程序。把车速限制在每小时70到80公里。
也有媒体朋友,拿过思域来做过测试,CVT变速箱经过20分钟以上不停息的激烈驾驶之后,就有可能会过热。
所以说,CVT就好比是穿着西装的绅士,平稳、省油,但是运动能力却要受到西装的束缚,不咋地。这个穿西装打篮球还是有点难。
一个双离合变速箱的寿命有多长?
CVT的运动性能不是很好,那么自动挡里讲到运动性能的话,双离合名气最大,双离合能不能像CVT这一样靠谱?
一个双离合变速箱的寿命到底有多长?买来之后能用多久?修修到底要多少钱?
- 关键词:变速箱
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变速箱」就可以了。
这AT和CVT或者是双离合,你别管怎么扯,我买哪一个比较好?
自动挡的车子买回来,新车磨合有没有额外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些东西也给你整理好了。
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变速箱」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