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芝家用空调故障代码表
序号
代码
故障分析
1
E01
遥控器通信故障(接收)
2
E02
遥控器通信故障(发送)
3
E03
遥控器或者适配器通信中断
4
E04
室内机接收不到室外机信号
5
E06
室内机数量减少
6
E07
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信不良
7
E08
室内机地址重复设定
8
E09
主遥控器重复
9
E10
室内机内部马达通信故障
10
E12
地址自动设定启动错误
11
E15
地址自动设定期间无法找到室内机
12
E16
室内机连接过多
13
E18
室内首机和从机之间通信不良
14
E19
首机数量错误
15
E20
地址自动设定期间连接了其它制冷线路
16
E23
室外机之间通信不良
17
E25
室外从机地址重复
18
E26
从机正常通信初始化失败(从机数量减少)
19
E31
IPDU通信错误
20
F01
换热温度传感器(TCJ)不良开路/短路
21
F02
换热温度传感器(TC2)不良开路/短路
22
F03
换热温度传感器(TC1)不良开路/短路
23
F04
室外换热温度传感器(TC1)不良开路/短路
24
F05
室外换热温度传感器(TC2)不良开路/短路
25
F06
室外换热温度传感器(TE1/TE2)不良开路/短路
26
F07
室外换热温度传感器(TL)不良开路/短路
27
F08
室外换热温度传感器(T0)不良开路/短路
28
F10
环境温度传感器(TA)不良开路/短路
29
F11
出气温度传感器(TF)不良开路/短路
30
F12
室外进气温度传感器(TS1)不良开路/短路
31
F13
固定于IGBT的温度传感器(TH)不良开路/短路
32
F15
检测到室外温度传感器(TE1/TL)接线错误
33
F16
检测到室外压力温度传感器(Pd/Ps)接线错误
34
F22
室外出气温度传感器(TD3)不良开路/短路
35
F23
低压传感器(Ps)的输出电压为0
36
F24
高压传感器(Pd)的输出电压为0,或者读数异常
37
F29
室内机EEPROM异常
38
F31
室外机EEPROM异常
39
L03
成组控制中有多个首机被设定
40
L04
室外制冷线路中地址重复
41
L05
优先室内机重复(在优先室内机上显示)
42
L06
优先室内机重复(在非优先室内机上显示)
43
L07
成组控制中连接了一个独立室内机
44
L08
没有设定室内机地址
45
L09
没有设定室内机容量
46
L10
室外容量没有设定(换了新板)
47
L17
室外机不兼容
48
L18
检测到管路错误造成的制冷/制热循环异常
49
L28
室外机连接数过多,超过4个
50
L20
集中控制地址设定重复
51
L30
外部错误输入造成机体锁定
52
P01
室内机交流电机不良
53
P04
高压SW激活
54
P07
固定于IGBT的温度传感器(TH)检测到过热
55
P10
室内机浮子开关检测不良
56
P12
室内机直流电机不良
57
P22
室外风扇IPDU检测到错误
58
P26
压缩机过电流异常保护
59
P29
压缩机位置检测错误
60
P30
成组控制中从机故障
61
P31
因首机故障报警,其它室内机不能正常运行
62
C05
集中控制通信故障(发送)
63
C06
集中控制通信故障(接收)
64
C12
通用设备接口面板的熄火装置警报
65
H01
压缩机故障,变频器电流(IDC)检测回路检测到过电流
66
H02
压缩机锁死
67
H03
压缩机电流异常
68
H05
检测到室外出气温度传感器(TD1)接线或者安装错误
69
H06
低压传感器(Ps)的输出电压为0,货数据异常
70
H07
油位水平温度传感器(TK1-5)检测到异常低油位
71
H08
油位水平温度传感器(TK1-5)开路/短路
72
H15
检测到室外出气温度传感器(TD2)接线或者安装错误
73
H16
油位水平温度传感器(TK1-5)没有检测到温度变化
74
H25
检测到室外出气温度传感器(TD3)接线或者安装错误
2.夏普复印机维护或保养周期到期 提示代码及清除方法 (二)
夏普中高速黑白机及彩机保养周期代码及消除代码操作方法:
以下清除维修保养代码,都需要进维修模式进行清除操作
TA 维修保养总计数器周期到; 24-4里面 MAINTENANCE ALL消除
CA 维修保养彩色计数器周期到;24-4里面 MAINTENANCE COL 消除
AA 维修保养总计数器和彩色计数器周期到;24-4里面两个MAINTENANCE都消除
TK 黑白机因只有一个转印组件,在24-4里面TC 相关消除
TK1 第一转印周期到寿命; 24-4 里面 TC1相关选项都消除。
TK2 第二转印周期到寿命; 24-4 里面TC2相关选项都消除。
TK3 PTC 转印周期到寿命;24-4里面PTC相关选项都消除。
FK1 定影上轴周期到寿命; 24-4 里面FUSER ROLLER(热辊)相关选项都消除。
FK2 定影下轴周期到寿命;24-4 里面PERSSROLLER (压力辊)相关选项都消除。
FK3 定影web清洁带周期到;24-4 里面FUSER WEB 相关选项都消除
FK4 定影下web清洁带周期到(有定影下辊清洁带组件时);24-4里面FUSER WEB相关选项都消除(后缀括号内用L表示。如果有FK4代码的机型则区分{FUSER WEB (U)(上定影辊)}和{FUSER WEB (L)(下定影辊)}
【部分机型只有FK1或FK代码】
DK/DC/DM/DY 黑色/青色/洋红色/黄色感光鼓周期到; 24-7里面选择相关感光鼓(DRUM)消除。
彩机除DK代码外,出现DC/DM/DY时建议同时更换三个彩色感光鼓,同时消除彩色鼓周期代码。
黑白机的DK代码老机型可以用24-7消除,但新机型主要采取24-4里面选择相应选项的DRUM进行消除,总的趋势是逐步采用24-4 DRUM进行消除。如果在维修代码里面没有发现24-7代码,绝对不要去乱消,建议在24-4里面寻找相关选项。
VK/VC/VM/VY黑色/青色/洋红色/黄色载体周期到;24-5里面选择相关载体消除。
彩机除VK代码外,出现 VC/VM/VY时建议同时更换彩色载体,同时消除彩色载体周期代码。
有些机型会出现“需要维护”,实际是FK3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检查一下定影清洁带;定影清洁带用完或者清洁带传感器安装错误,这个都会高亮
有些机型会出现“需要维护 代码F2”,这个是维修故障代码,可以从22-4里面查看详细的故障信息,不属于保养周期代码。可参考15012里面的内容。需要注意,“需要维护”和“需要维护 代码F2”不是一回事,不要混淆
MC 主充组件周期到; 24-4里面MAIN CHARGER 相关选项都清除,有些机型需要将24-4里面MC CLEAN相关选项都清除。
MCK 黑色主充组件周期到;24-4里面MAIN CHARGER K 相关选项都清除,有些机型需要将24-4里面MC CLEAN K相关选项都清除。
MCC 青色主充组件周期到;24-4里面MAIN CHARGER C 相关选项都清除,有些机型需要将24-4里面MC CLEAN C相关选项都清除。
MCM 洋红色主充组件周期到;24-4里面MAIN CHARGER M 相关选项都清除,有些机型需要将24-4里面MC CLEAN M相关选项都清除。
MCY 黑色主充组件周期到;24-4里面MAIN CHARGER Y 相关选项都清除,有些机型需要将24-4里面MC CLEAN Y相关选项都清除
3.俄乌哈以1.25:IL-76运输机坠毁俄乌各执一词,看我最详细分析
原创 小靠 就这一天天的 2024-01-25 21:59
晨雾 / 转帖
原创作者:告非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是2024年1月25日的俄乌哈以战况研判系列原创文章。
昨天报道俄军IL-76运输机坠毁时,我绝没想到这是一出大戏的开幕。我想大家多少已从其他渠道了解这一事件,那么今天我们就先简要叙述一下俄乌战况和国际外交,然后将大部分篇幅留给这一事件的分析:
俄乌总体战况简报:
1、战争第701天,乌总参在早间报道中说,在过去的一天里,前线发生了58次交战。
2、根据乌方今天发布的战果报告,俄军已累计损失达到379610人,昨日新增950人:
昨天的歼敌数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估计到明天,俄军损失就要超过38万人了!
乌军还摧毁了坦克总计6257辆,新增30辆;装甲车11621辆,新增42辆;火炮9067门,新增59门。
3、空袭方面:乌克兰防空系统一夜之间击落了 14 架来袭沙希德自杀无人机中的 11 架。
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图阿普谢炼油厂发生火灾,原因是遭到无人机袭击。
其他一些外交消息,限于篇幅,今天只能一句话点评:
1、匈牙利议会议长拉斯洛·科弗周四表示,在土耳其批准瑞典加入北约的申请后,批准瑞典加入北约的申请“并不紧迫”。
我就看你能拖到几时!
2、拜登致信国会主要委员会的领导人,宣布他打算在土耳其完成与瑞典加入北约有关的程序后,开始向土耳其出售F-16战斗机的正式程序。
土耳其实在太喜欢F-16了。
3、斯洛伐克总理菲科在面见乌克兰总理什米哈尔后改弦易辙,誓言不再阻止欧盟对乌克兰的540亿欧元援助计划。
看着是主义,其实是生意。
4、波兰外长呼吁北约为俄罗斯入侵做准备。
对付豺狼就要保持警惕。
5、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称,五角大楼已没有更多的钱给乌克兰。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公开呼吁进一步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强调这一步骤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道理都懂。但在生意面前,共和党决定再拉扯一番。
6、北韩当局确认,1月24日,他们首次测试了能够携带核武器的新型战略巡航导弹Pulhwasal-3-31。
对周边国家赤裸裸的威胁。
7、乌克兰国防情报局的士兵从波兰志愿者那里收到了一架 米-2 AM-1 直升机。
远亲不如近邻!
下面开始还原和分析IL-76相关事件,我相信我这里的分析应该是全网最全的之一:
俄罗斯人总能在你以为他没活的时候给你整出点活来。
昨天我曾报道,一架俄军IL-76运输机,机上运载着S-300防空系统的导弹,在别尔哥罗德坠毁,机上65人全部死亡。没想到事情后来的演变让我大开眼界。
据俄罗斯消息人士称,飞机上可能有74人死亡。俄罗斯国防部几乎立即宣布,坠毁的飞机上有65位乌克兰战俘,还有6名机组人员和3名“随行人员”,大概就是押运员。
这个消息一出,国际舆论顿时炸开了锅。大批俄粉纷纷弹冠相庆,对乌克兰冷嘲热讽,似乎在他们看来,乌克兰净是一群连自己人都要打的混蛋、野兽。
我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既感到悲凉又感到可笑。悲凉的是,一群既没脑子,又没有良心的人,仅仅因为立场产生了仇恨,仅仅因为仇恨就对一大群乌克兰战俘的死兴高采烈,同时对乌克兰大加嘲讽。
我之所以感到可笑,是因为这件事并不是完全如俄方所说的那样。整件事遍布疑点,而且整件事情还完全没有开始进行调查。那么急着下结论干嘛?
我完全相信,那些嘲讽乌克兰的脑盲也知道这些疑点,也知道调查还未充分开展。但他们就是要抓紧情况还未调查清楚、真相还未水落石出的这个瞬间,痛痛快快地宣泄长久以来因俄军屡战屡败、伤亡惨重、俄罗斯被极度孤立、战况极端不利而产生的郁闷情绪。
至于情况调查清楚后、真相水落石出后他们会不会因为今天的得意忘形而变得极度尴尬呢?我相信这帮人是不会顾虑的。自开战以来,支持俄罗斯一侧的军盲博主和“砖家们”频频被每隔5分钟就打脸一次,这帮人不也依然正襟危坐在那里继续信口开河吗?
要说脸皮和记忆力,你是懂俄粉的。
好了,下面要一点一点抽丝剥茧,讲清楚整件事情的所有疑点了。大家抓紧扶手,系好安全带,我们马上开始。
目前基本的事实是:
1、IL-76坠落后,俄国防部几乎立刻就宣布其上有65名乌克兰战俘;
2、一位俄杜马议员称,该机是被乌军发射的3枚导弹击落的;
3、今日RT主编公布了机上65名乌军战俘的名单;
4、俄罗斯外交部称,由于换俘行动的存在,乌方知晓人员名单、路线和运输方式。
而乌克兰国防部这边则表示,目前无法确认这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在别尔哥罗德附近坠毁是由国防军的袭击造成的。
不过,在乌克兰国防部这样表示之前,几家乌克兰媒体曾报道,一架俄军运输机在别尔哥罗德坠毁,机上运载的是S-300系统所用的导弹。
乌克兰媒体还曾报道,乌克兰消息人士曾说,这架俄机是乌军击落的。但随着俄罗斯方面宣布机上有乌克兰战俘,这些报道被删去。
不过,这些报道被删去可能并不是为了掩盖问题–因为没人能证明乌军蓄意击落载有战俘的飞机,何况乌军也没有动机杀害自己人,所以谈不上什么尴尬–而是,若机上真有乌克兰战俘,观感不好。
虽然俄方声称运输机上有乌军俘虏,且乌军知晓这一点,但对此乌方并不承认。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官员的原话是:“根据协议,俄罗斯方面将确保我们捍卫者的安全。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没有被告知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确保别尔哥罗德市地区空域的安全,就像过去反复做的那样”。“我方也没有被告知运输囚犯的车辆数量、路线和交付形式”。
国防情报局的官员们还指出:“运输机在战区附近30公里内着陆是不安全的,无论如何,双方必须讨论,否则会危及整个交换过程”。
从以上这番表述来看,如果乌方一侧没有撒谎的话,那么他们确实不知道这架运输机上载着自己人。
无论如何,乌方是否知道,是很容易查清的事实,俄方只要给出曾经告诉乌方相关信息的记录就可以了。我认为对于如此简单直接的关键点,乌克兰没有撒谎的必要,也没有撒谎的空间。
目前此事已升级为国际纠纷。乌克兰安全局已就IL-76飞机坠毁一事提起刑事诉讼,认定其为俄军罪行。
而俄方一侧则将此事升级为国际官司。他们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此事加以讨论。安理会同意应俄罗斯的要求就别尔哥罗德地区伊尔-76坠毁一事举行会议,但今天不会讨论。
俄方一侧认为,安理会今天不讨论此事,是为了让乌方有机会进行调查。俄方言语中颇有安理会偏袒乌克兰一方的意思。
不过,我认为这完全合理。此事目前的铁证只有一条,那就是网上公布的坠机视频和一些现场图片,这可以证明有一架飞机坠落,但机上是否真有几十名乌军战俘、该机是否真是乌克兰击落的,尚没有直接证据,你让安理会如何加以讨论?总不能只听俄罗斯一家空谈吧?
下面这个动图据说是该机坠毁前的图像:
从图上看,飞机坠毁的下滑曲线异常陡峭。初步分析,不像是飞机故障,更更像是受到了致命打击,比如外部的导弹袭击或者内部爆炸而导致的飞机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几乎是竖直“拍”到了地面。
乌克兰则将坚持,将对该机坠毁的情况进行国际调查。从这个角度来看,乌克兰坚信己方并无过错,否则不会坚持国际调查。
至于美国方面,他们也没办法提供更多消息。白宫发言人柯比对媒体公开表示,“美方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证实在别尔哥罗德地区坠毁的俄罗斯伊尔-76军用运输机上有乌克兰战俘”。说明美国情报网也不掌握相关信息,对事情没有推动能力。
可能掌握更多细节信息的俄国外交部、别尔哥罗德州州长都表示无法透露细节。唯一透露细节信息的那位俄罗斯议员叫做“卡尔塔波洛夫”,他表示飞机是被3枚导弹击落的。目前现场被俄军封闭,外界无人能够进入。
下面分析几个疑点:
1、机上真有65个战俘吗?
1.1:西蒙尼扬提供的所谓“战俘名单”已经被证伪。因为今日RT总编公布的65人名单当中,有至少17个乌克兰人已在之前被交换回了乌克兰,有个“当尸人”还直接发消息嘲讽了。
划红线的都是已被换回的
这事为什么特别显眼呢?因为当天俄乌双方确实约定好换俘,乌方192人换俄方192人,如果机上真是俘虏,那么拿出正确的名单是分分钟的事,绝不可能有17个这么多的错误。现在这么多的错误,可见俄方撒谎。
何况,俄方说乌方对于要交换的人是清楚的,但如果真是这份名单,网友都能看出其中17人是前面已经换回的,那乌方还不炸毛?
1.2:还有个特别大的疑问是:65名乌克兰战俘,只有3名随行人员,这可能吗?真不担心战俘暴起,绑架飞机?
一位1月3号换回来的俘虏说自己坐飞机的时候,俄军至少派出了20个士兵看守50个战俘。
那为什么这次65人只有3人随行?
1.3:而且,据说有另一家IL-76上有80个乌克兰战俘,因为这架IL-76出事,那架就飞去别处了。但问题在于,65+80=145,比192人少得多,还有47个战俘在哪里?
2、飞机的疑问:
2.1、从这架飞机此前的航迹图来看,这架飞机最初是从伊朗起飞的,经过沙特阿拉伯-埃及-地中海,大概率还降落过叙利亚,之后起飞前往别尔哥罗德。
据一些深度分析了飞机航迹图的网友下的结论,这架IL-76近几年一直在中东附近执行任务。忽然派它运送战俘就很奇怪。
俄罗斯方面称,这架飞机曾经执行过一次换俘任务,就是1月3日那次,所以乌方对它应该不陌生。
关于这一点,乌方还未确认,网友也没扒出来,可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2.2:还有个破绽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这架飞机坠毁时不是正在往别尔哥罗德飞,而是从别尔哥罗德起飞往东北方向,也就是往梁赞方向飞。这真的就挺糊弄人的。如果真的是把战俘运来,那么该是往别尔哥罗德飞才是,载着65名原本要用来交换的俘虏飞回去,不是反了吗?这个算怎么回事啊?空中旅游吗?
结合以上的疑点,我大胆猜测,这架飞机上面搭载的大概率不是战俘,而是从叙利亚返回的俄国军人,或者来自伊朗的货物。
这架飞机出事前,大概率在别尔哥罗德,卸下了一部分从伊朗运来的货物,然后载着剩余的货物,或者可能在别尔哥罗德还搭载了一些其他货物或人员,准备飞向俄罗斯腹地。就在这时候被击落了。
这里插一句:俄罗斯人自己打下这架IL-76的概率现在还不能完全排除,乌军击落的说法目前还是俄杜马议员一家之言。乌方也有人认为,当时别尔哥罗德正在空中警报状态,防范来袭的空中目标,因此俄方S-300失误打下了运输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管是谁击落的,俄军高层看到此事的汇报后一想:合着空天军最近已经这么丢人了,再掉一架IL-76,不更被骂惨了吗?索性,说机上是战俘,恶心一下乌克兰人好了,于是,这新闻就这么出来了。
千万别以为俄罗斯人不能撒这么大的谎,古往今来,俄罗斯人根本就没有丝毫信誉可言。
对这种推测有两个侧面的印证:第一是,据说坠机现场的第一批照片和视频已经出来了,画面上并没有任何尸体,也没有看到尸体的碎片。考虑到这架飞机上按俄外交部说法,有70多人,一点尸体迹象也没看到,是很奇怪的。
作为对比,去年大厨的飞机被俄罗斯导弹揍下来的那次,飞机上一共就7、8个人,但第一张照片上就有尸体。
第二,从现场照片上看,机上一些货物有明显的爆炸痕迹(别忘记乌方最早的说法就是机上有S-300导弹),那么这架飞机运载了导弹或弹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熟悉航空的人都明白,货机搭载货物的时候不太容易再搭载人,如按俄罗斯外交部的说法,这架运输机上既有弹药又有人,这是很矛盾的。
为啥搭载货物的时候就不太容易搭载人?因为人要坐座位,但把座位固定在机舱地面上很费时间,所以多数军用货机要么长期运人,要么长期拉货,人货混装虽然是可以的,但不多见。
最后说说我对疑似载有乌军待交换战俘的IL-76运输机坠毁事件的个人看法:
目前乌克兰正在与俄罗斯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俄军在乌克兰及靠近乌克兰的俄罗斯边界从事的任何军事行动都是非法的,而乌军对俄军进行的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合法的。因此,乌军击落俄军任何军用飞机都是合法的战争行为,除非乌军在确知这架飞机被用于非军事用途时仍然将其击落才应该受到指责。比如俄方确实已经告知乌方,这架飞机是用于转运战俘或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时,乌方依然选择将其击落。
但这里还是有一些问题,即便俄方已经告知乌克兰一侧,这架军用飞机是用于非军事用途,但乌方在无法核实的情况下将其击落,我们依旧很难认定这种行为是非正当的。因为俄军单方面的告知并不意味着乌方就必须接受,更不意味着乌方必须按照俄方的要求改变军事行动。也就是说,乌克兰一方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将其击落或不击落。
况且,满口谎言的俄罗斯军队,信誉极差,他们的说辞很难让人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所以,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乌军的做法才应该批评,那就是乌方在确定地知道那架飞机上满载着自己人,而故意将其击落。
否则,乌军都是无责的。
但如果乌军确实很清楚地知道这架飞机上满载自己人,又怎么会下令将其击落呢?乌克兰人不是疯子,乌军更不是纳粹啊!这场战争中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将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巴赫穆特、马林卡夷为平地、对乌克兰平民造成巨大伤害的是俄军,编造谎言、对全世界强调自身的正当性然而确实践踏了人道主义和国际法的,也是俄军!
其实,俄军很清楚,别尔哥罗德的空域并不安全。在这架IL-76坠毁之前,乌军已经有过多次击落在俄罗斯空域内飞行的俄军军用飞机的战例,尤其是在别尔哥罗德。2023年5月13日,乌克兰就曾经在几分钟内使用“爱国者”导弹系统,击落了5架在别尔哥罗德上空的俄罗斯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而不久前乌军在黑海上空击落俄罗斯A50预警机、摧毁IL-22指挥机,更是创造了战争史上首次击落预警机的战例。这一切都说明俄罗斯空域并不安全,尤其在靠近俄乌边境的空域,俄军用飞机随时面临被击落的巨大风险。
而俄军依然选择在这里起降军用飞机,那么如果坠毁了,该受谴责的绝对是下令飞行的俄军军官。
特别是,乌军是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乌军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且被动的。假如俄军不曾起了胡作非为的念头,不曾对邻国进行“十路突进”,这些战俘不会上战场、更不会被俘虏,假如不是俄军在乌军导弹威胁下在这里飞行,这些人更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一切过错都是俄罗斯犯下的,所以一切责任都必由俄罗斯承担。
这是由这场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事实,无论俄罗斯军方、外交部说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事实的性质,无论俄粉、简中脑盲说什么,都不会改变乌军正义而俄军不道义的事实!
而且,无论俄军和俄粉们如何诋毁乌克兰,都不会改变乌克兰终将获得最终胜利的结果!俄军凶狠野蛮、俄粉强词夺理,他们越是百般表演,越是激起乌人的顽强斗志以及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反感,俄军已泥足深陷,绝对无法改变他们终将失败的结果!
全文完
信息来源:2024-01-25 微信公号 就这一天天的
https://mp.weixin.qq.com/s/OKRkY9vTnDtk1ZAaoGD4sQ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反对原作者的观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向道路延伸 汽车显示屏背后的角力(上)
| 责编:林光楠
是的,您没有看错,这里确实是中关村在线显卡频道。我们所致力于讨论和研究的话题与显卡、显卡技术以及显卡供应商息息相关,所以当显卡供应商以及显卡技术的触角延伸到其他领域的时候,我们的话题自然也会跟着延伸。眼下我们所要延伸的方向,正是看似与显卡毫不相干的汽车领域。显卡世界的战争已经马上就要蔓延到汽车领域了,汽车上的每一块显示屏背后,都将会成为激烈交火的战场。
这个世界总能发生许多让你无法理解却又相当合理的事,比如说原本应该属于“机器的浪漫”的汽车吧。也许很多人还觉得汽车中控仍旧停留在收音机加个液晶屏就能了事的时代,抱歉,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汽车领域已经在一夕之间便成了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宠儿——Carplay的发布以及实用化、Androidauto的发布、还有NVIDIA甚至Intel的大举进入,一系列消费电子领域厂商的大动作来得突然且猛烈,好像要在一夕之间把汽车变成手机/平板电脑的延伸似的。凡提及汽车必讨论马力、扭矩、操控的景象,已经被讨论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甚至屏幕到底有多大所取代了。
汽车已经成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延伸?
不可否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车载呈现、娱乐和驾驶员辅助系统需求的变化,汽车正越来越多的电子化、按钮化甚至屏幕化,玻璃座舱在现在的汽车领域看来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车载电子系统在厂商和用户心目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车用芯片市场的火热以及各种消费电子芯片供应商的大举介入似乎并不应该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
但是,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现在这种……奇怪的局面?
Carplay在宣布后不久便快速实用化了
您不觉得奇怪么?为什么我们的驾驶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不变之后突然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操作系统会在现在进入汽车领域?为什么NVIDIA甚至Intel大举进入车载电子领域,却没听有谁站出来表示不屑、紧张或者其他情绪,甚至好像这些新晋而来的厂商连竞争对手都没有?车载电子领域原本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到底有多少人打算加入到这样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当中?它们的现状以及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好奇并且沿着问题思考是我们一贯的特点,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就让我们顺着这新的一串“十万个为什么”来重新审视一下车载电子领域,一起来寻找我们所感兴趣的答案吧。
● 长路漫漫
汽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机械系统,其中的芯片类型及用途分类相当广泛庞杂。一般而言,我们所关注的车载电子领域主要集中在车内的人机交互界面领域,与大量传感器打交道的涉及机械控制及驾驶过程控制的ECM/PCM系统所在的汽车电子控制领域并不相同。换句话说,车载电子领域的专注对象其实在“汽车”之外,它就像车上外挂的一台独立的电脑系统,主要职责在于呈现信息和完成娱乐应用,行车电脑、导航、影音娱乐功能是它们服务的对象。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互渗透,车载电子领域也存在联通甚至具备接管一部分车辆驾驶及控制操作的可能(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延伸),但本质上来讲,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呈现和交互而非控制的界面。
我们通常所说的车载电子系统,并不是引擎控制等汽车电子控制领域
尽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车载芯片的发展都不是以性能为第一要务的。汽车是高速运动的机械,对安全性的考虑在车辆设计过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车辆驾驶过程伴随着的高温/高温差、震动以及复杂电磁环境,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是普通消费电子芯片所无法想象的。所以自从电子系统进入汽车领域之后,不论何种类型的车载芯片,其设计的第一考量都是兼容稳定性,尤其是对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款芯片可能只有16bit甚至8bit的位宽,运行频率仅仅几十或者几百KHz,但却要能够承受零下40~零上85度的宽泛温度区间变化且稳定安全。性能要素,在很长时间里都要给稳定性让路。
汽车更柯烈的使用环境是消费类电子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信息系统呈现的简单和单调所带来的低需求增长同样是汽车领域长期以来的特点。10年前,甚至是5年前,汽车所呈现给驾驶员的最主要的信息仍旧只是简单的速度、发动机转速、液温、油量等等直观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传统的机械仪表就可以完成直观呈现,完全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电子系统来加以模拟。即便是诸如CD以及收音机之类即便是今天仍旧是主力的车内娱乐系统,也只需要一小块液晶屏加几个数字就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互。缓慢的增长和缓慢的变化节奏,是车载电子领域的又一大特色。
如此简洁的信息呈现曾经就是我们与汽车交流的全部
特殊的需求和缓慢的需求增长给了车载电子领域特别的环境和格局。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缓慢,竞争相当有限,高稳定性低性能的需求同时导致了IP定制化盛行,每一家厂商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厂商们通常都会针对为数不多的几种固定应用而与合作伙伴一起定制开发对应的单片机系统,然后再将这些系统融入到车辆当中。安逸、缓慢、有需求才有动作,近似于区域循环式小农经济体系的环境,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车载电子领域的主旋律。
● 群龙无首
车载电子领域的竞争散漫到什么地步了呢?也许接下来这个话题有助于开启我们的描述——我们先前说过,这一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过程通常都是以定制化方案为主的,而完成这些定制IP的主力是谁呢?
不不不,我们知道您在想些什么,您猜错了,完成这些定制化方案的既不是某些我们所熟悉的响当当的芯片供应商,也不是什么专门性极强的设计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的主力(如果算是的话……),是一群我们熟悉同时绝对出乎意料的厂商。
日本瑞萨科技曾经处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第一集团
根据IHS iSuppli所统计的库存及销售情况显示,包含车载电子领域在内的汽车电子领域供应商的第一集团包括瑞萨电子(Renesas)、英飞凌(Infineon)、意法半导体(ST Micro electronics)、恩智浦(NXP)以及飞思卡尔(Freescale),进一步扩大范围的话,爱特梅尔(ATMEL)以及赛灵思(Xilinx)也可以被算做这一领域的主要成员。其中瑞萨电子因为面临财务困境,现在已经将整个汽车电子业务外包给了台积电(TSMC)。
台积电、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没错,常年在车载电子领域“辛勤耕耘”的,其实是一帮在我们的惯常概念中被定义为“代工厂”的半导体供应商。他们的IP研发实力虽然仍可以称得上强大,但同专业的IP供应商以及芯片级供应商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真正职业的IP/芯片级供应商在传统的车载电子领域相当稀少,我们所看到的第一集团,即便扩大范围之后也只有Freescale、ATMEL以及xilinx而已,而且车载电子产品还都不是这些公司的主业。
英飞凌也在积极参与汽车电子领域,但显然它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此
不仅如此,就算是这样的第一集团成员,所拥有的年销售额总和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几十亿美元的级别,而且其中任何一位几乎都面临着数十天的庞大库存压力(以瑞萨为例,其平均DOI长期超过九十天,也难怪会因为财务问题而把业务整体外包给TSMC……),这表明这些第一集团成员的销售情况其实并不理想,整个行业的需求满足并不是由它们来主导完成的。大量车企的解决方案,实际上都是通过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甚至是院校机构来实现的。原本庞大的产值,就这样被分摊和稀释到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群体当中,以小规模内循环甚至是微生态的形式被消化掉了。
我们为什么敢使用“散漫”或者“小农体系”这样的形容词,我想您应该已经能够体会到了。
TSMC都间接的成了汽车电子领域的强者?
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消费类电子领域,传统意义上的车载电子领域整体结构松散,并未形成有效的垄断和资本集中,用户的定制化和个性化倾向严重,主要依赖单片机和定制IP方案。因为汽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庞大绝对数量,车载电子领域的市场非常庞大,但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其中起到领袖作用,引领行业前进并对其进行最有效的开发。这一领域的竞争烈度明显不如消费电子领域,空隙和余地相当多。
现在,您明白为什么NVIDIA甚至Intel大举进入车载电子领域,却几乎没听到有谁站出来表示表示,甚至连叫一声的都没有了吧。
● change,we need
当然,发展缓慢不代表没有发展,即便是身处小农经济体系当中,在几十年的积累之后,车载电子芯片的处理能力仍旧缓慢的进步到了接近实现许多多媒体功能的等级,行车电脑,彩色中控屏幕,影音娱乐以及车载导航系统等应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汽车领域。虽然缓慢,但我们的驾驶舱确实是在逐渐发生着改变的。
可自定义显示内容的数字仪表板
在汽车领域之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兴起也对用户使用习惯以及信息呈现/交互形式的影响和改变,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也在发生着足以影响汽车使用的变化,这些改变自然而然的被使用者带入到了汽车领域。现在的汽车市场与传统的汽车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除了车辆的性能之外,丰富的娱乐配置和更具科技感的人机交互界面/驾驶员辅助系统在影响消费行为的过程中所占的权重正在快速增长。
平板电脑的出现改变了许多用户对电子类产品的看法和使用习惯
在经历了漫长的蛰伏之后,长期处在稳定性和低需求阴影之下的性能要素终于在环境的变化中得到了解放。在熟悉了消费类电子产品并适应了现代的生活节奏之后,人们对车载电子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被迅速点燃并释放出来,这些新的需求提出了更多与之相对应的性能增长要求,并推升了车载电子芯片的设计需求。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之后,车载人机交互界面已经拥有了可以实现许多消费电子领域盛行之功能的可能性。
于是,车载电子市场活络了,Carplay来了,Androidauto来了。
● 新大陆
作为一套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研发的车载操作系统,Carplay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苹果手机上业已成熟的Siri,导航以及其他影音应用,它还可以将车载的屏幕变成手机的镜像屏幕来进行投影式操作。Androidauto的Google助手、Google Map、Google Play以及mirrorlink在功能上与Carplay基本相同。
Android auto的主要表现源自呈现型应用
应该不难看出,这些新兴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应用对车载电子芯片的性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可编程通用任务处理、多媒体任务处理性能、显示性能以及多任务并行处理性能方面,这些应用明显超出了传统的单片机/定制IP解决方案的处理能力。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需要车载电子系统像一台PC或者智能移动设备那样,拥有性能优秀的CPU和GPU系统。
JEEP采用了全座舱可编程显示系统
如果再考虑到车载系统原本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需求,系统尽可能简化以降低故障概率的要求会再次打击复杂的多组元单片机系统,更少组元构成且性能强大的多功能可编程芯片才是符合当前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解决方案。所以,现在在智能移动平台上已经非常成熟的SoC解决方案,就成了相当理想的选择。事实上甚至不用等到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更早之前已经普及在产品线当中的audi MMI系统等等传统车载操作系统已经开始将解决方案转向了通用SoC解决方案。
现有的Audi MMI系统已经转向了NVIDIA的Tegra SoC解决方案
而车载电子领域传统的耕耘者们,显然并不具备快速拿出理想的SoC解决方案的实力。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NVIDIA来了,Intel也来了,甚至高通和AMD也想来分一杯羹……极高的市场保有量、新兴同时在自身技术水平上完全可以予以满足的需求、还有原本松散的竞争环境和缺乏竞争力的“原住民”竞争对手,车载电子领域简直就像是一片充满沃野的崭新大陆,毫不费力的吸引了吸引着数量庞大且已经在各自的传统领域杀的头破血流,继续新增长点的芯片级供应商。
NVIDIA推出的车用JETSON TK1平台
在今天的文字当中,我们努力解决了开篇所提出各种“十万个为什么”当中的差不多一半,大致弄明白了车载电子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成因,但还有另外一半问题并没有来得及提及——作为车载移动平台四大新竞争者,Intel、NVIDIA、高通以及AMD在PC以及智能移动平台上都有着或者有过上佳的表现,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曾经或者正处在白热化的状态。那么在车载电子领域这片肥沃的新大陆上,这四位强者的表现和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待我们下周的《探险新大陆 汽车显示屏背后的角力(下)》来为您揭晓吧。
电脑因为GPU运算能力提升改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手机、平板的图形能力提升增加了用户的交互体验,那么车载电子尤其是图形交互方面随着图形计算技术的增加,又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同看看顾老师为您娓娓道来……
林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