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维修知识

新飞冰箱故障原因(新飞冰箱故障原因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1.昔日“冰箱之王”新飞濒临倒闭:三大原因造成 2.河南新飞兴衰史:刘炳银开创冰箱之王时代,却遭…

本文目录一览

1.昔日“冰箱之王新飞濒临倒闭:三大原因造成

近日,河南省老牌家电厂商新飞因经营不善而向政府递交重整申请,濒临倒闭。

据报道,1996年,新飞达到辉煌,创下全国冰箱品牌前三强的好成绩,市场份额一度直逼20%,而当时的格力还没开展冰箱业务。但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9个月,新飞冰箱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占比分别为2.83%、1.70%,产品均价为2202元,早已被挤出行业前十行列。

究其原因,还要从2002年说起,在引进外资的大趋势下,新飞引进了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进行合资,后期又进行股权转让,新加坡丰隆电器的股权占了90%,中方的战略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

后来,一向以冰箱、冰柜等大家电出名的新飞,又草率进入小家电行业。然而,在不具备小家电技术、工艺和人才的前提下,新飞负面新闻不断,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比如山西电视台和质监局就曾曝一款新飞电饭煲存严重质量问题,从而透支了新飞的品牌诚信。

不仅如此,除冰箱外,公司其他家电品类的新飞品牌使用权都对外租赁,用于赚取品牌使用费。比如,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小家电展销会上,3家公司同时代表新飞公司前来参展,宣称各自均持有新飞商标的使用权。有分析称,品牌“一女多嫁”的经营决策,导致“新飞”名牌变杂牌。

2.河南新飞兴衰史:刘炳银开创冰箱之王时代,却遭外资围剿衰败?

2019年4月3日,在“老新飞人”的心里,这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们之前听到新飞的老厂房要被拆除,心中并没有强烈的感觉,只是感觉“老新飞”的时代过去。可是这个日子,象征着新飞的销售大楼要被爆破。

下午3点36分,一声巨大的轰响在新乡传开,一座建筑轰然倒塌,一个属于新飞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新飞,昔日的冰箱之王,曾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在其最为辉煌的时期,新飞冰箱占领着大半个市场,也走出国门为国创汇。那时的新飞,就是一个傲笑群星的王者,连张瑞敏的海尔也要退让一二。

当新飞的创始人刘炳银在2001年离世之后,国外资本对新飞开始无情的围剿,先是拿走了新飞90%的股权,接着频繁更换董事长,外行领导内行,一步一步把新飞拖垮。

若是刘炳银能预见这样的结果,当初会不会就不会服软同意融资?而新飞集团从一穷二白干到国内家电行业前二强,刘炳银又有什么招数?关于这一些,都要从1983年开始说起。

一、

1983年,河南新乡的一家小型军工企业连年亏损,已经累积到了70多万,就算是空降到这厂子工作了两年的刘炳银也无力回天。

工厂在破产的边缘,刘炳银临危受命,担任厂长,他的身上有领导者的气质,他振臂一呼,工人们愿意留下来跟他一起干。此时外界大环境给刘炳银提供了契机,这家工厂要进行民品改造,刘炳银带着人前往上海、北京、广州调研。

刘炳银是个40后,出身贫寒,没有上过学堂,但他16岁就开始参加工作,等他当上厂长之时已经42岁,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他在调研期间,看到各地的冰箱被疯抢,自家工厂也有这方面的底蕴,于是下定决心,生产冰箱。

前期的准备是漫长的,1984年新飞电器成立,一年后才引进了飞利浦的冰箱生产线,直到1986年才正式投产,一年可以生产10万台。

自从新飞冰箱横空出世,在市场上就颇受好评,连续三年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在那个时代,有人说,只要有钱投资,管理得不错就有钱赚。但是在冰箱火热的那个时代,冰箱工厂遍地开花,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冰箱。

刘炳银能带着新飞冰箱纵横多年,离不开他的未雨绸缪。他看到了冰箱市场的供需失衡,市场上的货多了,那就要打一场价格战,想要在价格战中取胜,必须薄利多销,靠销量来摊薄成本。

所以,其他厂子选择减产来去库存,刘炳银反而鼓足干劲,逆势扩张,疯狂生产,新飞冰箱在这个时期,仓库里最多有三万多台,但迎来了价格战,新飞冰箱反而占据了先机,更有优势。

在这冰箱业混战期间,刘炳银用他的高瞻远瞩,成功带着新飞冰箱首度突围,在1989年下半年,厂子不亏反赚,一时之间成为冰箱业的“顶流”。

但真正让新飞冰箱腾飞的,是刘炳银在1990年的新品发布会上,当着全厂工人的面,砸毁了1400多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

虽然新飞电器在成立之初,就把“质量就是新的生命”这句话印刷在厂房上,但是没有亲身体验过“砸冰箱”,就会在质量面前有懈怠。

刘炳银的这次砸冰箱事件,影响不亚于1986年张瑞敏那次砸毁76台冰箱,从这之后,质量这两个字就镌刻在新飞人的心中。

靠着刘炳银的铁腕治厂,新飞冰箱开始迎来的腾飞的时间段,那会儿冰箱业有四朵金花,新飞、容声、美菱、海尔,有质量也有销量的新飞占据榜首。

二、

新飞冰箱一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没有技术研发部门。当时新飞所生产的冰箱,图纸基本都是国外给的,新飞冰箱是照葫芦画瓢生产出来的。好在刘炳银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1992年率先成立技术开发部,吸引和招揽人才。

当刘炳银了解到无氟冰箱时,也想带领新飞生产,可惜苦于没有资金开发新的生产线,也没有资金去攻克无氟冰箱的难题。

90年代是吸引外资投资的火热年代,也是一个试水的年代,那会儿已经有了很多外资进入国内,但是他们投资的要求有两个“必须”,一个是必须控股,另外一个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

刘炳银对资本市场不了解,有人提出并购引来资金时,刘炳银压根就不感兴趣,他是企业的创始人,想要让他交出新飞的控制权和管理权,如同割肉般难受。为了能生产无氟冰箱,刘炳银在合资并购这方面,终究还是松开了口。

当新加坡的丰隆集团来河南新乡考察时,对新飞电器很满意,双方在谈判桌上坐下来时,其他条件都可以满足,唯独企业的控制权和管理权绝对不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引入第三方投资,也就是在香港成立的豫港电器,三方经过协商,新飞占股49%,丰隆占股45%,豫港则占6%。

豫港电器承诺,会同意刘炳银是新飞集团的董事长,这样一来这笔投资才顺利结束,同时也给新飞的衰落埋下了一个大坑。

新飞引入外资的第二年,1995年就生产出了无氟冰箱,那会儿是市场上是首款,新飞再一次引爆市场。加上新飞内部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开发部,每次新飞冰箱的新品,往往都会成为引领市场的潮流。

新飞冰箱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冰箱出厂量从36万台上升到100万台,新飞冰箱是那个时代的无冕之王。

这边冰箱业是一片形势大好,但在新飞集团内部,刘炳银就有点难受了。在1997年,他的心中就酝酿着多元化,涉足家电行业的另一个分支——空调。当他把方案拟了两次,放在董事会讨论时,丰隆和豫新举手反对。

豫新电器是在新加坡,在豫港电器拿到6%的股权不久后,就转让给了豫新。豫新和丰隆都在新加坡,他们手中的股权有51%,可以遥控新飞集团。

刘炳银在晚年吃到了一个硬骨头,只得含泪咽下去,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撒手后,外资对新飞集团进行了“毁灭式”围剿。

三、

从1997年到2001年,新飞错过空调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再也没有机会。

2001年9月,60岁的刘炳银没能看到新飞集团踏出多元化的一步,含恨而逝。一个多月后,丰隆集团迫不及待地在上海召开董事会,宣布收回那6%的股权,成为了新飞集团的大股东。

新飞踏入了“后刘炳银时代”,在刘炳银先前的铁腕之下,新飞冰箱还未跌出市场前五,丰隆集团也不敢肆意妄为。此时新飞人的心中对这个厂子还是保留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厂房起火,消防员还未到,员工们就拼尽全力进场救火。

但是到了2005年,一切情况就发生了改变。这一年的9月25日,丰隆集团宣布花5个亿,再拿到了新飞39%的股权,累积下来丰隆手中有90%的股权,新飞把自己手中紧握的管理权和控制权,还有生产权,一股脑全部交了出去。

丰隆有自己的人事部门,他们直接派董事长、总经理空降新飞,由外行领导内行,新飞的情势从这一天发生了改变。

丰隆的手法伤害到了员工对新飞的感情,有一件事最为明显,2007年新飞厂房再次发生大火,这一回,新飞的员工眼睁睁看着火龙吞噬厂房,他们不再像2003年那般奋不顾身了。

新飞进入了“丰隆时代”,人事混乱,人心不齐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2008年新飞出现了持续亏损的情况。丰隆集团认为是班底的缘故,于是在短时间连续更换董事长,每次变动,新官上任总是推翻前任定下的计划,再重新制订战略,倒腾来倒腾去,新飞的生产断断续续。

新飞不是没有机会重回一线的机会,丰隆集团曾命新飞老副董高嘉琳担任董事长一职,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老员工的感情,恰巧那时正是“家电下乡”的旺季,而新飞在2012年出现了第一次停产,错过了入场最佳时机,等到恢复生产时,家电下乡的已经步入了尾声。

此时的新飞,在冰箱业务上像是个垂暮的老者,就算有心,那也无力了。而丰隆集团见到新飞已经丧失了优势,失去了竞争力,于是搭台唱戏,在2018年把新飞卖给了康佳,作价4.55亿。

河南新飞,至此成为了过去式,对于“老新飞人”而言,他们为这个厂子尽心尽力干了一辈子,就算新飞不再是那个新飞,至少还有些建筑物可以缅怀、追忆。

到了2019年,新飞的销售大楼被爆破拆除,也就意味着,那个有形的建筑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坍塌,直接击碎了“老新飞人”最后一道关隘。

若是刘炳银知道今天这个情况,不知道还会不会同意与丰隆合作?会不会让出51%的股权,导致了新飞的结局?

历史已经如此,再也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凭借刘炳银在商场的拼劲,如果他对资本运作的认识深刻,一定不会白白让出51%,反而是紧握,在离去之前,做好一个可以保护“孩子”的措施。

四朵金花有三朵凋零,各有各的原因,新飞最是令人叹息。就算老新飞已经离去,刘炳银的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没有他就没有新飞,没有他也就没有冰箱之王,他已经给时代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便足矣。

3.新飞冰箱5年就不制冷了,开背维修用户直呼受骗了

现在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冰箱也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今天去用户家维修一台新飞两门冰箱,检查发现压机运转正常就是不制冷。判断应该是内漏引起。用强磁铁能够吸在冷藏室内部后壁,说明是铁管无疑,随开背维修。

拆下后背铁皮,挖开冷藏后背泡沫,漏出了里面的铁管,很明显已经生锈了。

用户看到生锈的管子,直呼被骗了,里面竟然是铁管子,难怪管子会漏气。

是啊,以前的老新飞冰箱确实很不错,冷藏室基本都是铜管的,一台冰箱随便用个十几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可是现在的冰箱6-7年就坏了,一般都是管子漏气。让人觉得质量太差了。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新换代也成了时代潮流,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一台冰箱或者其他家电用的久了,难免会产生厌烦,甚至即便没坏,用几年也想换掉。因此,厂家也是抓住大众这一心里,赶着时代的步伐去生产。这也符合现实生活节奏,否则一台家电还像以前一样用个好多年,厂家还咋生活呢?因此,我们现在的家电不是不能生产高质量的,而是需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环境。

故此,大家也不必过多抱怨,这也是厂家的生存之道。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修家电朱哥,关注我,了解更多家电知识。

4.冰箱巨头新飞为何陨落:曾是格力老大哥,外资控股十年不涨工资

文|AI财经社 周晶晶

编|周春林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传唱大江南北的广告词,对于大多数经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然而,曾经伴随着一代人记忆的新飞冰箱,也许很快将成为历史。

据中国家电网报道,一份由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重整说明开始在业内流传。

说明中称,“迫于资金链压力,公司目前惟有停止生产活动”,说明发布的日期为2017年11月1日,中国家电网称,该消息的真实性已得到新飞电器内部人士证实。另据大河网报道,该厂自11月1日起,厂区内除保安外处于无人状态,仓库和车间都贴上了封条。

事实上,这并非新飞第一次停产。

2012年,新飞冰箱一部开始停产,要求涨工资,停产工人千余人;2013年5月,新飞又意外宣布,河南新飞电器部分生产线开始停产,再次爆出裁员传闻。

与2012年、2013年两次短暂停产不同的是,新飞此次停产,很有可能就此告别冰箱生产销售,只留下品牌经营业务。

AI财经社发现,在新飞电器网上商城中,随意点开冰箱类别的商品,许多均已出现“库存为0”的提示。

新飞冰箱曾经作为冰箱界老大,一度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标杆,如今频繁陷入停产门、销量颓靡,不禁让人唏嘘。

一代冰箱之王究竟为何倒下?

辉煌十年

1958年,中原大地河南新乡市,出现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无线电设备厂,这个工厂作为一家军工企业,主要生产配套军用通讯设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后,军工企业遭遇技术替代和市场替代的冲击 ,因为产品单一,加上军费削减,无线电设备厂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濒临破产。

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国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已普遍提高,家用电器兴起,让濒死的无线电设备厂迎来新生。

1983年,时任厂长的刘炳银很快把目光瞄准了当时在大城市颇受欢迎的电冰箱,将一条成熟的意大利飞利浦公司的电冰箱生产线引进新乡地区。

军工厂开始转型造冰箱,取名新飞,新飞冰箱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当时,国内家电行业起步不久,技术不成熟,冰箱普遍噪声大故障多,很难得到消费者信任,国内家电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霸占。

创始人刘炳银相信,质量,是打开市场之锁的钥匙。为突破这一屏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海尔张瑞敏一样,刘炳银也曾演出过“砸冰箱”的苦肉计。

1990年5月20日,新飞冰箱订货会现场,400多台新飞生产的冰箱一字排开,刘炳银声音激昂:“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如果把这样的冰箱卖给用户,是我们新飞人的耻辱!必须全部销毁!”话音刚落,刘炳银率先举起铁锤砸向第一台劣质冰箱。

一时间,刘炳银怒砸冰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新飞品牌在短时间内得到消费者认知,并因此被贴上“高质量”标签,打开了市场销路。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新飞冰箱得以快速崛起的另一个因素是重视创新。

早在1987年,禁止使用原制冷剂氟利昂的议定书出台不久,刘炳银就敏锐觉察到,使用环保制冷物质、主打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冰箱将是大趋势,这对当时还在着力解决质量难关的冰箱业来说,还是个非常新潮的想法。

1995年,新飞与外商合资,投资4.2亿元,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台的大规模全无氟电冰箱生产线,大受消费者好评,并在次年成功攻下中国冰箱品牌前三强,市场份额直逼20%。

至此,新飞成功跻身中国冰箱产业”四朵金花“名列,与海尔、容声、美菱一起成为中国冰箱企业的代表。

新飞在中国家电市场叱咤风云时,格力还没开展冰箱业务,也没有西门子、三星什么事。1996-2005年,新飞冰箱长期位居全国前三,新飞厂也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金饭碗。

新京报报道,在老员工周华的记忆里,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不少都是托关系才能进厂当个临时工。他表示,1994年旺季,工厂一个月给他开了1700元的工资,而当时新乡的平均工资是四百元左右。

“厂里效益很好,搞对象的时候,穿工服相亲,别人都会高看你几眼,比西装领带有面儿多了。”

外资控股,走向没落

曾经是中国制造业标杆的新飞,在外资注入后,开始走下坡路。

2002年,新飞进行国有体制改革,在引进外资的大趋势下,引进了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进行合资,后期又进行股权转让,新加坡丰隆电器的股权占了90%,中方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新飞”自此成为新加坡品牌。

然而,丰隆集团本身不做制造业务,又对中国家电市场不熟悉。在丰隆全面接管的几年间,新飞业绩急转直下,关闭了空调线、新飞九厂、小冰箱线,还致使新飞错过了多元化发展的机遇。

此外,在不具备小家电技术、工艺和人才的前提下,丰隆还作出进军小家电的草率决定。果然,新飞的小家电上市后一直负面不断,山西电视台和质监局就曾曝一款新飞电饭煲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进军小家电后的新飞负面不断,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几十年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被严重透支。

此后,新飞电器还爆发了一次震惊家电行业的大规模人事变动。

2011年,新飞包括董事长张冬贵在内的5位高管9个月内陆续离职。对于离职原因,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国内冰箱市场急变,新飞电器管理层有些人想卖掉新飞电器,有些人还想继续发展,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决策矛盾越来越大。

国内人才的流失,使新飞在经营决策上渐渐偏离航道。

2011年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冰箱企业已经意识到差异性对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重要性,开始注重研发升级技术和产品,而新飞却在原地踏步。

在产品设计上,海尔、美的早就引入了十字冰箱,更加注重设计感。与海尔、美的同价位产品相比,新飞由于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升级速度明显慢于前者,大部分仍以中低端为主,只能在区域和三四级市场谋生。

此外,新飞公司与新飞品牌的分离,也使得“新飞”品牌的影响力江河日下。

作为承载政府意志的国有企业,新飞公司的经营模式在于通过商标授权以及联营生产获取投资回报,最初是要将新飞品牌做大做强,但也就是这一模式,让“新飞”逐渐沦落为杂牌。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小家电展销会上,有3家公司宣称均持有新飞商标的使用权,同时代表新飞前来参展。据悉,新飞品牌所有权归河南新乡市政府所有,新飞冰箱企业并不具有品牌所有权。除冰箱外,其他家电品类的新飞品牌使用权都对外租赁,用于赚取品牌使用费。

曾十年不涨工资,员工集体罢工

随着质量和品牌的江河日下,新飞已不再是那个让员工十分“有面”的金饭碗。

2012年,在创始人刘炳银去世11年后的秋天,一些不满现状的新飞员工将他生前的照片放大数十倍,摆在新飞总部门前。

照片四周被布置成灵堂,上千名身穿蓝色工装的新飞员工聚集在此,高喊“涨工资,要生存”,并封堵了厂区大门。

新京报报道,目前新飞电器安装温控表的车间淡季工资890元左右,旺季1200元左右。而这这远低于新乡市职工2160元的平均收入水平。

同年,新飞冰箱一部工人开始停产,要求涨工资。

满载员工愤怒情绪的新飞,危机不断。

2013年,新飞宣布部分生产线停产,同时辞退了部分员工。在政府的帮助下,危机得以缓解。

2017年11月,一则重整说明预示着,新飞电器的第三次停产危机已来。

丛林法则是残酷的。那些没有敏感嗅觉、不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终会被激荡浪潮洗刷殆尽。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飞的陨落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映照的是老一代家电企业在转型大潮中的困境与挣扎。

中怡康2017年上半年冰箱市场销售数据显示,冰箱市场整体零售负增长1.2%,2016年中国冰箱市场也是“量额齐降”的局面。

这一次,新飞电器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更多报道请移步 AI财经社微信公众号(ID:aicjnews)和官方网站 www.aicaijing.com.cn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zhishi/563661.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