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故宫文物大观——绘画类
台北故宫文物大观——绘画类
台北故宫院藏绘画,乃集宋元明清四代之富,画迹来源,或为前朝遗留,或为大臣进献,或为帝收购,或为抄没罪家所得。画迹时代,最早可以上溯至晋,其中各朝代占数多寡不一。
唐代为我国绘画由开张发达到兴盛时期,人物、马画尤见鼎盛,然以去时久远,画迹多湮毁。五代及宋,为花鸟山水画极盛时代,流传后世真迹,亦以此二项为多,且多为大家巨迹,其余则为画院作品,此乃缘于两宋为我国画院最发达时期,此类作品概多未署名款。元代国祚短,画迹较少。辽金画家各一件,足为此二时期地区绘画聊备一格。明清画迹为本院收藏之大宗,且门科派别多所齐全,其原因:二则两代画学兴行,画家众多,二则距今时近,保存较易。
唐太宗立像
佚名【唐朝】
公元纪年: 627-649AD
文物描述:唐太宗(公元627至649年在位),高祖次子,名世明,隋末天下大乱,劝高祖举兵,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封秦王。及即位,锐意图治。去奢轻赋,宽刑整武,
文物尺寸: 纵:271cm 横:126.8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洛神赋图
顾恺之【晋朝】
公元纪年: 345~406AD
文物描述:〈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约345-406)按照曹植(192-232)〈洛神赋〉所画。描绘赋中洛神与女侍离去时,「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岗」的情景。〈洛神赋图〉中的洛神,正回首后望,无论是形态或气质,都符合作〈洛神赋〉上的形容。洛神所着的上衣染以丹砂,领、袖与下裳只是白描线勾勒,不着色。再看洛神所乘坐的「云车」,平台下沿为覆莲纹,上方栏板栏干间作壸门。两轮之外,覆以巨形鸟翅装饰,配合车上插挂的旌旗,气势飞扬,更加以龙之纵步跨前,鱼之腾跃上升,云之冉冉成朵,画面上仙气不呼自出。颜色上,画中洛神之红衣、控六龙之朱缆、龙之翅膀、华盖之朱栏、骨架、以及文鱼之舌,都可见朱砂施染的痕迹。本画设色虽简但为了突出主题,作为背景的水、天、云、土石,大致都用赭石为主加少许藤黄再和墨染深,使人物、龙与鱼保持绢底原色,呈现出较明亮的主题,因明度对比而突出。画中所使用的皴法也是山水画早期的画法,只是圈围,所谓空勾而无皴,染以赭石;平地因云气所盖,只露出少许,染以石绿。又,云朵的形状似如意,这些也都是早期青绿设色的通例。
文物尺寸: 纵:25.4cm 横:52.4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名绘集珍册【件】【开】【第一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米芾审定。王良史章。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明皇幸蜀图
佚名【唐朝】
公元纪年: 618AD~907AD
文物描述:画中山川树石以细劲线条勾勒,并以青绿赭石填染,不加皴斫,赋彩染色浓重,可见李氏父子「金碧山水」一派遗风。此图中未见作者任何款印,出于何时何人,学界看法自来纷歧。全图峰峦连绵,意境深邃,气势宏伟,并将人物、鞍马、山水、树石等画科技术融合一体,显示出画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堪称青绿山水经典佳作。
文物尺寸: 纵:55.9cm 横:81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山阁晴岚图
朱锐【宋朝】
公元纪年: 960AD~1279AD
文物描述:宋人青绿山水,常有不全面敷染,往往于山峦岩石上方,置较重青绿色。本幅是否出于朱锐,待考。然论布局之清远,笔墨之灵巧,与设色之雅净,非南宋高手莫办。
文物尺寸: 横:20cm 纵:25.8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宋人集绘【件】【开】【2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黔宁王子子孙永保之。嘉庆御览之宝。
赤壁图
佚名【宋朝】
公元纪年: 960~1279AD
文物描述:此图边角式的构景,已演化为南宋(1127~1279)画之面目,但笔墨的习惯与格式化,则透露出本幅的创作时间已晚至明朝(1368~1643)了。
本幅乃一叶扁舟为主景的局部山水,截取的是武元直所做全景大山水的部分,将之近景化特写。舟上四人,其中苏东坡戴高冠。画面中置石壁于右上角,仅画出赤壁之山脚与山石部分,可以说是把赤壁给予浓缩、概略化,以回身仰望的苏东坡,来暗示出赤壁在画外的高耸,赤壁的特色。尤其是占了全画幅大部分的江水,溶溶漾漾,波浪起伏回转,真宜「纵一苇之所如」,一叶扁舟之摇摇荡荡,「凌万顷之茫然,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可说极为生动地将<赤壁赋>最为浪漫的憧憬表现出来。
文物尺寸: 纵:24cm 横:23.2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历代画幅集册【件】【开】【第十六幅幅】
院本画桃花源图
佚名【宋朝】
公元纪年: 960~1279AD
文物描述:本画重点置于「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村民相会一幕,背景则为长松屋舍,屋中妇女操持家务。画中人物及山水,份量相等,又以立轴方式,构图上利于上下之发展,是以「桃花源记」中,前段之渔舟、山口,退居于次要地位,仅置于画幅右下角。历代画家以「桃花源记」为题,各骋心思,情节取舍、构景布局,同中有异,此即一例。
文物尺寸: 纵:174cm 横:89.4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溪山秋色
宋徽宗(赵佶)【宋朝】
公元纪年: 1082~1153AD
文物描述:
郊原林野,寺塔掩映在山脚烟树中,溪流曲折而来,水势渐壮。远近的树木已转枯黄,有着颇深的秋意。这幅画的用笔稳健流畅,景物的描写仔细详尽,设色也很淡雅,在精巧之中,富有祥和洁净的感觉。
文物尺寸: 纵:97cm 横:53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 【款识】上方有宋徽宗押字。上钤御书一玺。
【题跋】
【收传】司印。半印。苍岩子梁清标玉立氏印章。棠村审定。蕉林。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八征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宋徽宗赵佶(1082~1135AD),性好书画,禀赋极高,书画无不精工,并善体物情,花鸟画描绘,刻划入微,尤为擅长并主导晚期画院。其书法别成一体,字号「瘦金体」,此书风来自唐代薛稷。
蓬窗睡起
宋高宗【宋朝】
公元纪年: 1107-1187AD
文物描述:此帧设色画,春明景和,风拂过,吹得湖畔石矶两株柳树迎风舞起,水波粼粼,篷舟闲驻,随波上下,艇上白衣高士,睡起作欠伸状。柳叶用汁绿,矶石薄罩石绿。湖波尽处一抹远山。画波纹法以「︽」纹连续展延。
文物尺寸: 纵:24.8cm 横:52.3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名画集真册【件】【开】【1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鲍世伯原。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一印不可辨。
宋高宗(1107~1187AD),名构,字德基,涿郡人,赵佶第九子,享年八十一岁。早年书法仿效黄庭坚,绍兴初年,改学二王,自谓对王羲之(307-365)书法,用功最深,终于酝酿出自己之书风。纵然宋代书法艺术背离传统,但因高宗多方努力,虽未见明显起色,却为元代播下复古种子,宋朝后裔元朝书法领袖赵孟俯早年即以宋高宗书法为榜样,使中国正统书派承传保留数百年之久。
竹阁延宾
李唐【宋朝】
公元纪年: 1049~1130AD
文物描述:夏日湖滨,莲花散布在水面上,水树上,主客对谈。屋前岩石,屋后远山,均用披麻皴,再罩以石绿。前右方高树用介字点,点上再加以右青提醒。本幅无款印,作者依旧签题,然风格不似李唐,其皴法、设色、房舍及点景人物情态,反近于元代盛懋一系。
文物尺寸: 纵:23.7cm 横:20.5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唐宋元集锦【件】【开】【8幅】
李唐(约1049-1130 ,另一说约1070-1150) ,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其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宋时代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人物、禽兽等,笔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画风变局之关键人物。他的画风沿袭北宋范宽之取浓墨重笔外,又远承唐李思训之青绿重彩技法,两相融揉,发展出以水墨为主,青绿相辅的小青绿法,借复古以创新,师古又不泥古,此种综合性的风格,可谓「虽变于古,而不远于古,似去古详而不弱于繁。」使李唐俨然成为一代大师,为南宋院体山水的缔造者。
归去来辞图
陆探微【宋朝】
公元纪年: 420~479AD
文物描述:〈归去来辞图〉是依着陶渊明(365-427)的〈归去来辞〉文所作的叙述性故事画。画家依「文」命笔,随着文辞的内容,分段叙述。画陶渊明乘船返抵家门,船夫忙于拉纤靠岸,家人站在门口欢迎,夫人整理头发出门迎接,童仆跪地相迎。这一段图文的对照看来,除了辞中对心境的描述,如「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较难投射于画面之外,「舟摇摇以轻扬,童仆欢呼,稚子候门」的情景,则多已落实于画面之内。至于画中门前后的柳树,该是来自陶渊明的另一自况名文〈五柳先生传〉。
文物尺寸: 纵:43cm 横:142.3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右下角有一印不可辨。
陆探微(? -约公元485年) 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学东晋顾恺之,兼工蝉雀、马匹、木屋,亦写山水与草木,明帝刘彧时常侍左右,多为宫廷达官写照,当时推为最工。
宫乐图
佚名【唐朝】
公元纪年: 618AD~907AD
文物描述:〈宫乐图〉的绢底呈现了多处破损,然而画面的色泽却依旧十分亮丽,诸如妇女脸上的胭脂,身上所著的猩红衫裙、帔子等,由于先施用白粉(胡粉)打底,再加以厚涂,因此,颜料剥落的情形并不算严重;迄今,就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犹能清晰辨认,充分印证了唐代「工笔重彩」一格画法的高超成就!
文物尺寸: 纵:48.7cm 横:69.5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画萧翼赚兰亭图
阎立本【唐朝】
公元纪年: 618AD~907AD
文物描述:〈兰亭序〉经王家代代收传,到了七世孙智永,将它传给辩才和尚,为唐太宗所知道,派遣萧翼前往求取。两人先是寒喧,相互饮酒作诗唱和。过几天后,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畅谈书画,萧翼自称先世传习王羲之、献之书法,并出示皇宫中收藏品说:「〈兰亭序〉早已消失,人间那有真迹」。辩才和尚便取真迹之出示萧翼,萧翼趁辩才外出,将真迹取走。宋摹本画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椅上,右手持麈尾是辩才。对面书生黄衫装扮是萧翼,上方一僧盘坐。画幅左侧,两位侍者煎茶,一位脸满须髯,一位垂发小孩。本幅无名款,标签认为是阎立本画,无法确信。
文物尺寸: 横:64.7cm 纵:27.4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绢本
十八学士图
宋徽宗(赵佶)【宋朝】
公元纪年: 1082~1135AD
文物描述:本幅描绘十八学士在林园中,文酒相会,有丝竹为伴。随从与坐骑守于园门之附近,其中尚有架鹰、牵猎犬者。盖唐代骑射的风气甚盛,文人亦好之。旧传徽宗之作,观其画风近似明仇英之特色。
文物尺寸: 纵:29.5cm 横:520.9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御笔。押。钤印一。御书。
【题跋】
【收传】宣和。(半印)。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宋徽宗赵佶(1082~1135AD),性好书画,禀赋极高,书画无不精工,并善体物情,花鸟画描绘,刻划入微,尤为擅长并主导晚期画院。其书法别成一体,字号「瘦金体」,此书风来自唐代薛稷。
丽人行
李公麟【宋朝】
公元纪年: 1049~1106AD
文物描述:杜甫有丽人行之诗作,此即描绘诗中秦韩虢三国夫人出游。女子雍容丰肥,衣饰华丽。马匹亦肥壮,纵辔徐行,轻盈优美。人物造形与设色尚有唐风。
文物尺寸: 横:112.6cm 纵:33.4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养心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北宋安徽舒城人。神宗元丰年间官至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为官三十年,一刻不忘山林,冕年因病辞官返乡。家藏极富,博学多才,善鉴金石古器,擅各种绘画,鞍马人物师法韩干,佛像近吴道子,山水得李思训,一生作画劝奋,元符三年(公元一一零零年)右手病痹,辞官回故里,归隐于安徽桐城之龙眠山,仍作画不辍。其白描线条总结吴道子的白画,挺健圆润,简括雅洁,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为后人所宗。
元太祖像
佚名【元朝】
公元纪年: 1206-1368AD
文物描述:本作中元太祖留有发,身着单色衣袍,头戴皮制暖帽,帽面的毛皮细清晰可辨。相较于宋代帝后像,元代帝后像在整体风格上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画像角度虽未可称得上全正面,但已由四分之三侧面略转向前,随着姿势的转变,眼睛的视线也较为正向,略有与观者目光互动之感。其次在画法上,元代帝后像的脸部烘染更为细腻。元代帝后像中普遍共有的细致烘染手法,可能与西南地区有关,其中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哥(Anige, 1245-1306)扮演着关键性的指导地位。
文物尺寸: 纵:59.4cm 横:47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兰亭修褉图
赵孟睢驹
公元纪年: 1279~1368AD
文物尺寸:纵:32.2cm 横:375.3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O年)秋九月吴兴赵孟俯为□湖先生寿。
【题跋】
【收传】七玺全。太上皇帝之宝。寿。宝笈重编。退密。天籁阁。虚朗斋。寄傲。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印。项元汴氏审定真迹。蝶庵书画。檇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李肇亨。江村秘藏。高士奇书画记。高士奇秘籍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古香书屋。安。志希考藏。罗志希图书记。三印不辨。(本幅钤有石渠宝笈续编印记。查石渠宝笈续编着录者为轴非卷。)钤印一。赵氏子昂。
画帝王道统万年图第七幅
仇英【明朝】
公元纪年: 1494~1552AD
文物描述:第七幅画「夏禹钧台会享」,对幅题云:「臣顾可学稽首顿首赞日。玄圭告锡,声教旁行,八年于外,永赖平成。右图赞臣可学谨按。尚书禹贡日,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又日,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又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文物尺寸: 纵:32.5cm 横:32.6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帝王道统万年之图。【件】【开】【7幅】
印记款识: 【款识】仇英。钤印:仇英之印。
【题跋】每开之对幅,均有顾可学揩书题记。
【收传】干隆御览之宝。
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江苏太仓人。出身低微,年青时曾为漆工。画家周臣赏识其才能,加以指导,因此渐有名于明朝画坛,为明四家之一。学画于周臣,精小幅,尤工青绿。
明宣宗坐像
佚名【明朝】
公元纪年: 1426-1435AD
文物描述:明宣宗,仁宗长子。名瞻基,年号宣德。奖励艺事,不遗余力,本身亦精于绘画。再为时,汉王高煦反,帝亲征,废高煦为庶人。三年巡边,败乌梁海之众于宽河。宣宗端作龙饰宝座。肤黑多髯,乌沙折上巾,黄龙袍。
文物尺寸: 纵:210cm 横:171.8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台北故宫院藏绘画,乃集宋元明清四代之富,画迹来源,或为前朝遗留,或为大臣进献,或为帝收购,或为抄没罪家所得。画迹时代,最早可以上溯至晋,其中各朝代占数多寡不一。
唐代为我国绘画由开张发达到兴盛时期,人物、马画尤见鼎盛,然以去时久远,画迹多湮毁。五代及宋,为花鸟山水画极盛时代,流传后世真迹,亦以此二项为多,且多为大家巨迹,其余则为画院作品,此乃缘于两宋为我国画院最发达时期,此类作品概多未署名款。元代国祚短,画迹较少。辽金画家各一件,足为此二时期地区绘画聊备一格。明清画迹为本院收藏之大宗,且门科派别多所齐全,其原因:二则两代画学兴行,画家众多,二则距今时近,保存较易。
八骏图
郎世宁【清朝】
公元纪年: 1644~1912AD
文物描述:画人马极为精致,刻意于光影变化之表现,马蹄立处亦绘有阴影,通幅之感觉与百骏图极为近似。
文物尺寸: 纵:139.3cm 横:80.2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臣郎世宁恭画。钤印二。臣世宁。恭画。
【题跋】
【收传】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重华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十九岁入天主教耶稣会为修士,习画与建筑。二十七岁来华传教,召入内廷供奉。善画人物花鸟,尤善画鸟。
采菊图
唐寅【明朝】
公元纪年: 1470~1523AD
文物描述:此画陶渊明持杖行走,一仆手捧瓶菊随侍。菊为陶渊明隐居生涯中,所钟爱的花卉。除了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公认为陶诗的最佳境界外。如「秋菊有佳色。」、「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菊的秀芳,随着陶渊明清高的人格,成为君子的象征。因此画家画陶渊明像,也常配以菊花,两相辉映。
文物尺寸: 纵:52cm 横:29.6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东篱寄趣。悠悠自然。鞠有黄花。仰见南山。好友我遗。清酒如泉。一举如醉。我我忘言。夫斯民也。无怀葛天。晋昌唐寅。钤印二。唐子畏。南京解元。
【题跋】
【收传】干隆鉴赏。石渠宝笈。干隆御览之宝。乐寿堂鉴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蕴楼书画录。
唐寅(1470~1523AD),字子畏、伯虎,号六如,江苏无县人。天资聪颖,性格潇洒放荡,自命为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画。成就上远超过其师周臣,为明四家之一。
雨竹
苏轼【宋朝】
公元纪年: 960~1279AD
文物尺寸: 纵:28.8cm 横:42.8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绢本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元丰三年(公元一O八O年)六月轼为子明秘校。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秦观。晴梢初放叶可数。新粉才消露未干。太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V俟纭R黄嬖剖锤伞4悍绱迪掠窭奴。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影萧萧翠羽寒。公望。崇轩太字尝于泰山之麓得苏长公墨竹。盖真迹也。拟题一诗以志景仰。穷日力思之不得一字。爰录元人所题东坡画竹诗二首归之。同治辛未重阳后一日华亭胡公寿。宿雨初收晓翠寒。晴梢犹锁碧云端。春风绝胜潇湘曲。还带啼痕湿未干。至正二年春三月会稽钱彦春。数竿修竹淡无纹。春雨淋漓万叶分。云暗九疑山下路。玉人何处泣湘君。勾章周琬。尝闻苏文忠公画竹多摹神于月影之中。故落笔纵横疏密自如。神妙之处尽在画外。。绝不落画家科臼。此帧虽高不盈尺。萧疏数笔。墨气淋漓。正所谓天趣横生。莫名其妙。询是真迹无疑也。宜宝之。辛未秋七月。崇轩先生大人自京都来。出以示余。爰书数语以志眼福。时同客黄歇浦上鸳湖。六十九叟子祥张熊。往在金阊见湘洲顾氏所藏坡公墨竹晴雨二幅。各具化机。第绢素已残。款识亦多漫漶。殆藏弆家不经意之过。此幅绢质完好。墨采鲜翠如滴。知在紫缥牙轴中供养久矣。辛未孟夏下澣。崇轩三兄司马属观因识。简侯杨能格。臣能格印。玉堂种竹生。东坡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米襄阳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耶。予见江右曾宾谷前辈家所藏一幅如是。外此不复见矣。此卷作折枝。大不盈尺。而全枝神理俱足。邓公寿所谓非与可所能拘制也。想见髯翁枯肠得酒肺肝槎牙时矣。同治辛未四月为崇轩仁兄书此。臣恭寿谨识。画竹以文与可为专门名家。而坡公偶一游戏便与之埓。楼攻愧云。东坡天姿超迈。故所作辄与人殊。然亦未当少离绳墨。狂纵自喜也。余藏公石一卷乃为孙萃老作者。尤得淡远之致。此作较遒劲。二画似乎不同。而同为真迹无疑。按款元丰三年。公年四十五。方自京师而至黄州。特不知子明秘校为何人耳。上有先龙图公题句。尤不易觏。余家旧有公尺牍一通。失之久矣。读此能无怃然。同治辛未腊八日。梁溪秦缃业为崇轩太守题。太守精鉴别富收藏每得尽出而观之。文湖州画竹。体原篆隶。长公画则出以行草。花光乃兼而有之。余所见长公画多纵逸。无遒古如此者。秦淡如观察藏一帧。与此相类。盖极用意之作。不得以枯肠得酒拟之。所谓能者无不能也。崇轩太守精鉴别。获此见示。竟日静对。如入潇湘。亦前贤所称。数尺而有万丈之势。旣诩眼福。且志钦佩。会稽赵之谦记。崇轩仁弟博古精鉴。收藏宏富。此幅以苏长公墨妙。媵以元人法书装潢成帧。尤精美不可言喩。玉局画竹师与可。而掣笔如作书。观此寥寥数笔。神韵与橘赋表忠观碑诸帖相似。真迹无疑矣。披览数过。不能释手。书此以志眼福。同治辛未春莫武林王坤小铁甫谨题。昔人论书谓须人品高。胸中有道义之气。书乃可贵。余谓画亦宜然。东坡先生直声亮节。照耀今古。此画从落墨后即遭文字之厄。不知历几千万劫。而乃缣素完好。墨色如新。人间至宝殆有神物呵护耶。崇轩观察博雅好古。富于收藏。吾知是幅也气压邺侯三万签矣。光绪丁丑腊月朔平湖刘其清清敬观并识。苏文忠行楷墨迹曾见勒少仲观察及汪棣笙明府有藏本。竹石则未尝一见。目窘可知。今日崇轩太守见示折枝尺幅。从七百余年后远睹神物。殆非偶然。而文忠公以艹法作画。亦可于兹领略矣。同治壬申中秋后一日唐曾颐谨识。苏长公英辞妙墨独冠古今。以余技作墨竹。亦非文湖洲所能拘制。贤者固不可测也。是幅去今七百年而远。竟为崇轩鉴赏家所得。物聚于所好。洵不诬矣。而余亦得于秋雨打窗时。挹其风梢露叶之趣。其眼福固何如耶。爰用帧中钱会稽原韵系以一诗。云梢萧萧吐新寒。胸次槎丫写笔端。想见玉堂挥翰日。墨痕潇洒未曾干。辛未八月鞠潭第吴淦。
【收传】虞集。循吉。文氏休承。韩世能印。郑侠如印。桐江余寿。德鉴审定。郑熙绩印。藏□郑熙绩□□□□。钤印十七。印文不可辨。公寿长寿。钱氏彦春。士介。印文不能辨。张熊私印。归研斋。程恭寿印。君白。党人宏博之后。臣之谦。王堃之印。其清。蕴山父。沧胜。吴淦鞠潭。颐印。
苏轼(1036~1101AD),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合称「三苏」。以一篇「刑赏忠厚论」,高中进士。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曾被控以文字讪谤君上,贬官黄州,绍圣中贬琼州,大赦北返卒于常州。东坡书风尚意,自叙「我书意造无法」,主张自由书风,后世评其《寒食帖》为百代名品。
岁寒三友图
赵孟坚【宋朝】
公元纪年: 1199-1264AD
文物描述:水墨画「岁寒三友图」。松针交互叠次,用笔尖挺劲拔,齐整又富于变化;梅花以细笔浓墨圈钩花瓣,旁用淡墨衬染;墨竹撇叶,则有多处全补笔迹。松竹梅画法各异,生动活泼,写实又写意。梅、兰、竹石、水仙等喻文人清高坚贞品格为题,而此类题材向被引喻为乱世临难而不失其德的高风亮节表征。
文物尺寸: 纵:32.2cm 横:53.4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纸本
文物丛目: 【名称】墨林拔萃册【件】【开】【6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希世之珍。荥昌秘玩。训忠之家。审定真迹。希世秘箧。大荣。子孙永保。晚翠轩。松石。无声诗。项元汴印。子京父印。天赖阁。子京所藏。项墨林鉴赏章。希之。一印不可辨。
赵孟坚(1199~1264AD)字子固,号彝斋、彝斋居士,浙江海盐人,晚年隐居海盐广陈镇,善画水墨梅、竹、兰、水仙等,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
墨竹
徐悲鸿【民国】
公元纪年: 1912AD~
文物尺寸: 横:31.4cm 纵:84.6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新衡先生雅正。悲鸿卅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夏。
【题跋】
【收传】钤印一。东海王孙。
徐悲鸿(公元1895至1952年),江苏宜兴人。曾至法国留学习画,归国后,兼攻水墨画。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北平艺专校长。
野菊秋鶉
李安忠【宋朝】
公元纪年: 1101-1150AD
文物描述:设色画鹌鹑两只,在土坡上,背景作野菊荆棘。双鹑的喙部、飞羽翼缘,以及幅左方下曳的竹条枝尾,依稀可见曾经修改的底稿墨痕。下曳的竹尾当是源自左侧坡上竹丛,今则仅见枝尾,再者,鹌鹑身后,此一长方册偏左方,有明显的数到纵向折痕。由此二者观之,或可推测原画尺寸不止于此,折痕或即当时对开之处,而原本前景的竹丛勾勒清晰,后方竹影摇曳,后者今犹能依晰管窥原貌。画中鹌鹑以白体为主,也彰显宋代祥瑞画风。
文物尺寸: 纵:24.1cm 横:40.5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名绘集珍册【件】【开】【10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忠孝传家。张则之。
李安忠,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征宗时任画院待诏,南渡后复职并赐盆金带。擅画花鸟走兽,尤善鹰鹘鸷猛及畏避之状。刻画精细,毛羽一丝不苟,光彩如生,为南宋院体花鸟画高手。
秋浦双鸳
惠崇【北宋】
公元纪年: 965-1017AD
文物描述:运笔使墨,则兼容挺劲与柔细于一炉。如芦草的屈曲折转,即充满强健的提顿变化;画枯荷及水鸭,又转化为细笔点簇;此外,水滨的小草与卵石,在南宋册页画里,亦频频出现。尽管通幅笔致趋向于写意,但作者对动植物形象的掌握,却极其精准。放眼元、明两代的可靠动作,似乎很难找出同风格的例证。
文物尺寸: 纵:27.4cm 横:26.4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纸本
文物丛目: 【名称】历朝画幅集册【件】【开】【2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赵孟櫅印。仰不愧俯不作二乐也。宝藏。沉周宝玩。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父秘籍之印。天赖阁。珍秘。宜尔子孙。珍赏。吴廷。丹诚。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真赏。绘侯珍藏。怡亲王宝。公。宣统御览之宝。
鸠声唤雨
沈周【明朝】
公元纪年: 1368-1644AD
文物描述:一鸩踞枝上。用意至简。而一种枯寂意趣。亦自宜人。非斲轮老手莫能办。
文物尺寸: 纵:51.1cm 横:30.4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沈周(1427~1509AD),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亦称白石翁,恒吉之子。山水花卉禽鱼悉入神品。工书善诗,为明四大家之一。
桃枝松鼠
钱选【宋朝】
公元纪年: 1235AD~1307AD
文物描述:通幅布局简约,清丽雅致,其工笔细劲的笔致,实与宋人花鸟画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以净匀圆劲的笔墨钩画叶片轮廓,再以色彩平涂其上;以及淡雅清简的用色,其个人风格,却又再再突显。栖踞桃枝上的松鼠,三足即未踏实,类似悬身之状,这可能是描绘跃起将落之际。惟其表现方式显得些许简率松散,然而这种带有写意的笔调、率性的韵致,正是「元人写意」的文人画风表现。
文物尺寸: 纵:26.3cm 纵:44.3cm
文物形式: 卷
文物质地: 纸本
钱选,活动于1235~1307年左右。字舜举,别号玉潭、巽峰、清瞿老人,浙江吴兴人。1261年宋景定时乡贡进士,元初,与赵孟俯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工诗,善书画,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喜作折枝花木。创作力求摆脱南宋院画习尚,主张参酌北宋、五代及唐人之法。人品画品皆誉当时。
牧马图
?干【唐朝】
公元纪年: 715~781AD
文物描述:本幅绘圉人骑马,牵一黑骏,马匹雄健肥壮。画笔极细劲,鞍鞯等物亦描绘极精。幅上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丁亥御笔。」依画笔墨风格来鉴定,江兆申先生认为本幅是徽宗朝重摹唐人旧作。
文物尺寸: 纵:27.5cm 横:34.1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名绘集珍册【件】【开】【3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韩干真迹。可亥御笔。押。钤印三。御书。(瓢印)。(重一)。御书。(方印)。
【收传】集贤院御书印。(墨印)。睿思东阁。韩氏能印。韩逢禧印。项子京家珍藏。天籁阁。子孙永保。项墨林鉴赏章。九龄图籍。柬室珍玩。书画记。(半印)。三半印不辨。
双骑图
韦偃【唐朝】
公元纪年: 618~907AD
文物描述:双骑并辔奔驰,马匹健壮,饶有古风,似转摹自唐人稿本。画上有韦偃年款,但存有疑点。
文物尺寸: 纵:31cm 横:44.5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墨林拔萃【件】【开】【2幅】
印记款识: 【款识】唐贞观(公元六二七至六四九)年春韦偃画。
【题跋】
【收传】泰卦。(墨印)。□密兰□嗣祖白进章。(墨印)。米□元泉石□。太原。奇品。司印。(半印)令知清玩。式古唐书画印。仙客。一印不辨。宣统御览之宝。
韦偃(活动于7至八世纪间),本籍京兆(今西安),居四川。其父韦鉴善龙玛,偃能传家学,思高格逸,画鞍马、松石,名过其父。杜甫曾数次写诗赠之
狸奴小影
李迪【宋朝】
公元纪年: 960-1279AD
文物描述:「狸奴」的背景纯任留空,猫睛及五官的行笔,亦较为笃定,具备「概念化描绘」的倾向。反观「狸奴小影」,背景的绢底,全以淡墨晕渲,风致典雅,饶有「古趣」。
文物尺寸: 横:24.1cm 纵:23.6cm
文物形式: 册
文物质地: 绢本
文物丛目: 【名称】宋元名绘册【件】【开】【10幅】
印记款识: 【款识】
【题跋】
【收传】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李迪(活动于12世纪),河阳人。宣和朝画院成忠郎,绍兴年间复职画院副使,赐金带。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画院。擅长写生,描绘飞鸟、走兽、花竹等,率皆细致生动,刻划入微。
白马驮经图
丁云鹏【明朝】
公元纪年: 1547~1628AD
文物描述:案,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六五年),遣蔡愔往天竺求佛经。越二年,天竺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中国,并创置白马寺(河南故洛阳城西)。此即绘白马驮经之故事,画成于天启乙丑(一六二五),时丁氏已七十九岁,脱去早年之繁细,而趋疏简清逸。
文物尺寸: 纵:130.9cm 横:54.5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乙丑(公元一六二五年)秋日奉佛弟子拜写。钤印二。丁云鹏印。南羽。
【题跋】
【收传】干隆御览之宝。干隆鉴赏。秘殿珠林。秘殿新编。珠林复位。干隆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太上皇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丁云鹏(活动于1547-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善释道人物,也画山水、花鸟。其人物画得吴道子之法,白描似李龙眠。
画三阳开泰图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
公元纪年: 1429AD
文物描述:此幅两乳羊柔顺之态。宛然如生。画法不袭故常。自成新格。
文物尺寸: 纵:211.6cm 横:142.5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明宣宗(公元1399至1435年),姓朱,名瞻基。建元宣德都北京。自号长春真人。太祖曾孙。工书画,山水人物及花鸟草虫,往往与宣和争胜。
松鹿图
八大山人【清朝】
公元纪年: 1644~1912AD
文物描述: 水墨画一松一鹿。鹿作回顾状。笔墨甚简。
文物尺寸: 纵:182.5cm 横:89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 【款识】八大山人写。
【题跋】
【收传】东湖长。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艺苑遗珍。钤印三。八大山人。何园。遥属。
八大山人(1625~?) ,姓朱名耷,江西人。明宗室之后,国变后为僧,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炉、屋驴、书年、驴汉、八大山人。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情纵恣不泥成法,为世所宝。
画马
徐悲鸿【民国】
公元纪年: 1895~1952AD
文物描述:一马临风而立,英挺雄伟。本幅以大笔写意方式描绘,故具有传统的笔趣墨韵。而徐氏画马时,已融入他习素描所养成之观念,故在写意中,亦带有相当程度的西画影响。
文物尺寸: 纵:76.9cm 横:34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卅七(公元一九四八)年四月悲鸿病起坐。钤印二。悲鸿之画。欲□不能□工。
【题跋】
【收传】吉星幅张振芳夫妇共珍藏。
徐悲鸿(公元1895至1952年),江苏宜兴人。曾至法国留学习画,归国后,兼攻水墨画。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北平艺专校长。
虾
齐白石【民国】
公元纪年: 1863~1957AD
文物描述:白石善以朴拙写意之笔法,处理日常生活可见之事物。此幅以古拙的笔墨写三五成丛之慈菇,草虾悠游其间。墨虾生动活泼,而构图别出新裁,极富新颖之感。
文物尺寸: 纵:135.4cm 横:33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色色虾崇美恶兼,好生天意亦堪怜;青虾安得盈河海,化尽飞蝗喜见天。蝗化为虾见后汉循吏传。白石山翁。
【题跋】
【收传】钤印二:木居士。白石翁。
齐璜(公元1863至1957年),湖南湘潭人。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又号寄萍、借山翁等。习诗文书画、篆刻。画山水构图奇肆,富创造精神;画花鸟以写意者最精,尤工虾蟹等水族,淋漓活泼,高出古人。
松猿
张大千【民国】
公元纪年: 1912AD~
文物尺寸: 纵:68.7cm 横:45.3cm
文物形式: 轴
文物质地: 纸本
印记款识:【款识】六十五年丙辰(公元一九七六年)元月。写颂新衡吾兄六十九岁华诞。大千弟张爰再拜。
【题跋】
【收传】钤印三。丙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张大千(1899~1983AD)名爰,四川内江人,幼从母亲学画,十九岁赴日学染织,二十一岁返国,师事曾熙,后又师李瑞清,画艺日进,二十九年赴敦煌洞窟研究。
2.你去过安徽这几个地方吗
安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安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安徽是旅游的圣地,黄山闻名遐迩,还有很多可以游玩的地方。
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素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古代道教名山之一、中国最著名的山岳之一。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是安徽省旅游的标志、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世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0]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九华山
九华山(Jiuhua Mountain),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地藏菩萨是“大孝”和“大愿”的象征。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2006年以九华山为主体的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九华山风景区获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九华山获评为国家地质公园。[7]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告,批准九华山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2008年,国家测绘局重新测定为1489.8米。天柱山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7%,享有“空气维他命”美称的负氧离子是国家最高的Ⅰ级标准的三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文学家形容其为“山峰丛林”和“石头宫殿”。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琥珀山庄
琥珀山庄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 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琥珀山庄规划占地50公顷,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由南村、北村、东村、西村、花园村五个部分组成。已竣工的琥珀南村、北村、花园村,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分普及型、小康型、舒适型住宅等18个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并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恰似玉宇琼楼、琉璃世界。
琥珀山庄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商业服务中心等公共建筑布置在南侧下沉式广场周围,与环城公园连成一片。住宅组团基本上布置在高畅地段。向阳坡地布置迭落式住宅,各单元相互错开,层层迭落,配以石阶、假山和绿化,既妥善解决了高差,又丰富了小区景观。小区北侧保留了原有的水塘,又添建了假山、石凳、曲桥、亭台等小品,作为小区的游园。住宅单体设计着意于反映地方风貌,采用红顶白墙、坡屋面,典雅而质朴,具有皖南民居的风味。
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之滨的北固山,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名。甘露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甘露寺,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山中有一条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叫溜马涧。
3.魅力黄山-迎客松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黄山伟大的自然美,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和陶醉。 黄山艺术作品的体裁和内容都十分丰富。黄山画派的大师们不断从黄山山水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以凝重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和清高悲壮的风格、深沉宏达的旨意,在画坛独树一帜。黄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又赋予黄山以艺术的生命。
1990年12月12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被授予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同时获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最高荣誉的旅游胜地。
2007年入选“中华十大名山”。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则成为特色,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引来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是什么样的底气让年轻的爸爸背着儿子前来登山!是黄山精神!而迎客松有一种大度,令人心生敬畏!我想若干年以后这对父子将记忆犹新。
迎客松象征着坚强、和平,另外它还有热情、包容的意思,迎客松生长在比较苛刻的环境中,它在石缝里生长,根系都暴露在外面,靠着外界的阳光和雨露生长,即便如此它也长得郁郁葱葱,而且独具造型,这是一种坚强勇敢的激励精神。迎客松的树形就像一位站立迎接客人的君子一样,这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彰显着和平,所以迎客松是我国和平友谊的象征,它的存在就反映出和平的态度。
文.图.编辑:张彦
4.福固智能锁:3D人脸识别,开启智能家居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发展,许多传统家居类产品依靠技术已完成全新的智能化改造升级,特别是智能门锁产品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数据显示,2020年达到1500万以上的家庭选择智能门锁替代传统锁具。国内知名智能锁品牌——福固智能锁,主打3D人脸识别技术,相对市场同类产品更加安全、方便、智能,备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
精准开锁:3D人脸识别技术
目前指纹是智能锁生物识别的主流方式,人脸解锁虽在智能锁领域有了些初步尝试,但大多采用2D解决方案,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大的隐患,而3D人脸方案将从根本上解决人脸识别智能锁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备受业界专家推崇。
福固智能锁,升级安全防控级别,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为用户建立毫米级3D人脸模型,并通过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检测并跟踪人面部的特征,与门锁内存储的三维人脸信息进行对比,完成人脸验证即可完成开锁,实现高精准身份认证和无感开锁。
其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发射器激发出的内含结构信息的光照射在人脸上,其反射的光线被带滤波的 camera 相机接收,芯片对接收到的光斑图像进行运算,计算得出人脸表面各点的深度数据。3D摄像技术实现了人脸实时三维信息的采集,为后期的图像分析提供了关键特征;将特征信息重建为人脸三维点云图,再将活体检测及人脸识别验证完成后,发送指令到门锁电机控制板,控制板得到指令后控制马达转动,实现“3D刷脸解锁”。
依赖于红外线补光灯和3D人脸识别算法,在极暗条件也能生成深度信息,即使楼道无光,照样瞬间开锁。与2D技术不同的是,福固新款智能锁所采用的“3D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做到深度防照片、视频、高仿真面具攻击,全方位呵护您的家人。
多重优势:老少咸宜开关方便
福固3D人脸智能锁是指纹锁升级的中高端智能产品,它不仅仅解放双手刷脸开门,更重要升级在各种复杂的解锁环境下保持高精度、强安全、低功耗的特性。无论年纪多大的老人还是小朋友,不仅不用带钥匙,也不用担心指纹模糊无法识别,刷脸即可开门,轻松识别130CM~200CM身高的人群。让高个不弯腰,小朋友不踮脚,老人再也不用反复试指纹。
与此同时,福固智能锁还具备远程控制的功能,打开手机APP,就能随时查看门锁状态,门锁的电量、访客的记录、开锁提醒、报警通知等实时掌握。即便是出差在外地,也能时刻把控家居安全。
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拥有安全虚位密码技术,能够隐藏真实密码,有效保护家门隐私,为家人提供百分百的安全。业内专家指出,福固智能锁在结构通用性、售后故障率、成本等综合指标上更胜一筹,为智能锁品牌提供强有力支撑,是2021年指纹锁升级智能产品的风向标“产品”。
“立足前沿科技,用3D科技人性化守卫家人,福固智能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未来,福固智能锁还将继续优化技术,与时俱进,把安全带入千家万户,为消费者开启智慧家居新时代。”福固智能锁品牌负责人表示。